“逃跑”論者的觀點之一,是指李嘉誠在中國經濟遭遇危機的時候“拋售”,造成悲觀情緒蔓延。的確,中國經濟目前面臨沉重的下行壓力。如中國經濟曾經的三駕馬車之一的出口,就面臨著滑坡的局面。外商投資也有部分轉移的趨勢。但面對問題,首先要弄清楚問題出現的原因:中國經濟已經到了轉型的關口,勞動力成本上升,原來依賴廉價勞動力的一些產業自然面臨著轉移的壓力。曾經在過去十年作為中國經濟支柱的房地產業,也出現了飽和的跡象。而李嘉誠的主業房地產,也面臨著同樣的壓力。可以說,這是中國經濟走到今天,經濟結構面臨調整的一種非常自然的現象。
問題是,如何面對和化解這一局面?一個思路是,推進經濟結構的升級和轉型。如李克強所推動的“萬衆創新”,就是一種嘗試。在外商投資方面,引進一些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業和企業。如剛剛結束的習近平訪美之行中,我們就聽到了波音首次將其部分飛機裝配綫轉移到中國的消息。這就是令人鼓舞的跡象。
而另外一個思路是,采用行政的手段,強硬地阻止或者幹預。“別讓李嘉誠跑了”就必然會導致這種所謂的思路。這些人迷信權力,迷信行政手段。不幸的是,在前一段時間的中國股災中,我們看到了這種濫用權力的影子。官方媒體扮演了股市操盤手的這一種錯位的角色,出了問題卻歸咎為海外的陰謀家,可惜到現在為止都沒有找出一位貨真價實的陰謀家,而造成的惡果只能讓萬千普通股民來承擔。對於外商投資也是一樣,假如按他們的思路,對李嘉誠及其他外商采用強制性的手段,不讓他們自由流動,也必然會產生負面經濟效果,更不用說負面的政治效果了。
更令人不寒而栗的,不僅是濫用權力的陰影,更有語言暴力的陰影。“別讓李嘉誠跑了”,把李嘉誠稱為“奸商”,聽起來不僅要動用行政手段,更要動用專政工具。這使我們不由想起中國歷史上的政治運動,尤其是文革時期的對資本家靈魂和肉體的衝擊。
在中共高層一再強調中國走向法治社會的今天,冒出這樣的令人不寒而栗的聲音,恰恰說明極左勢力還在中國這塊土壤上頑強生存著,一有合適的條件,他們就會不由自主地冒出來。這種勢力并不是極少數和極個別,他們存在於各級權力部門中,也存在於依附於他們的所謂智庫和輿論班子中。
這就是人們依然要警惕和小心的緣故。我們今天不僅要為李嘉誠辯護,更重要的是要提醒,不要讓這些勢力壞了中國推進改革開放、建立法治社會的大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