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27日電/距離北京約180公裡的河北省唐山市。這是座煉鐵廠占到中國整體10%以上的鋼鐵之城,目前正受到中國經濟減速導致需求減少的沉重打擊。
《日本經濟新聞》9月25日載文《新常態建議,不要只救國企》,文章說,“1個月前破產了,解雇了2000人”,1984年創辦的民營制鐵企業唐山貝氏體鋼鐵。在用混凝土加固的大門周圍,保安人員加強警戒,相關人士這樣透露。
在唐山因資金周轉困難而停產的工廠多半是民營企業。雖然國有企業也同樣因供應過剩業績出現惡化,但國有銀行基本上沒有停止為國有企業提供融資。
因交易客戶相繼破產、銷售額減少50%的機械工具店的老板垂頭喪氣地說:“國家救的只有國有企業”。
作為“新常態”,要想實現中國領導層力爭實現的5%以上的穩定增長,就要推進市場經濟化,淘汰效率較低的國有企業,推進改革以消除過剩設備。但中國目前似乎卻正在向國有企業壓制民營企業的“國進民退”方向發展。
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統計,中央政府下屬的113家央企的總銷售額2014年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9.5%。與2003年相比,公司數量雖然減少了72家,但比重反過來卻增加了6.9個百分點。在一直強調改革必要性的這10年,國有企業的影響力反過來卻在不斷增加。
中國共產黨和國務院9月13日聯合發布的《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表示要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今年6月,兩大國有鐵路車輛企業已經合并,由此誕生了在世界地鐵車輛市場份額中占5成的中國中車。著眼於全球競爭的“政府主導型重組”正在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有可能導致國有企業進一步走向臃腫。
至少導致165人死亡的8月的天津港爆炸事故就是彰顯國有企業道德風險的最新案例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