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為什麼外國企業越來越抵制被中國收購?
http://www.CRNTT.tw   2016-11-01 08:40:13
德國芯片製造設備生產商愛思強10月24日宣布,德國聯邦經濟部撤回了9月初作出的對中國企業收購愛思強無異議的決定,並將對該收購案重新進行審核。德國抵制中國投資者的現象引起多家當地媒體關注。
  中評社香港11月1日電/中國企業收購海外企業的模式由來已久,在許多方面也受大家的歡迎。例如,總部位於上海的光明食品集團收購英國維多麥食品公司時,幾乎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維多麥食品公司借此得以獲得資本的注入,可能還會獲得進入中國市場更為可靠的機會。同樣,中國在原材料方面的投資也采取了多種形式,并在市場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并購進行探索。

  美國《福布斯》雙周刊10月27日載文《為什麼外國企業越來越抵制被中國收購》,文章說,中國最近嘗試獲取更具戰略重要性的科技公司或公用事業公司的努力,卻面臨著外國當局更嚴格的審查與反對意見。值得注意的是,在受到美國的警告後,中企對德國芯片技術企業愛思強公司的較小規模的收購案因安全原因而受阻。盡管這筆交易被叫停實際上可能是出於重要的安全原因,但對瑞士農業綜合企業先正達的另一筆規模大得多的收購也正面臨著管理部門的拖延,而阻攔收購先正達并沒有任何明顯的安全原因。實際上,就連愛思強公司也一直在向中國出售設備,迄今并沒有引起任何擔憂。

  雖然這些交易上了頭條新聞,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收購一直面臨著不利處境。早在2005年,中國石油企業中海油就放棄了對優尼科公司——在東南亞很有影響的一家美國石油公司——的投標,因為中海油在美國遭遇了政治層面上的強烈反對意見。

  在此後一段時期內,中國技術公司對海外企業的大量專利資產的收購也引起了一些擔憂,但最終還是獲得了批准。因此,現在的情況有什麼不同?為什麼這些交易今天面臨著反對意見?是因為對等原則嗎?

  公平地講,中國近年來海外收購的增加是與中國範圍更廣的“走出去”戰略相一致的。因此也許海外的反對意見高漲,僅僅是這種範圍更廣的收購案在數量上增加的必然結果。但推理的邏輯看來的確開始改變了,似乎圍繞著資本投資的戰略問題變得更為重要了。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