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第四次全國普查彰顯中國經濟結構之變
http://www.CRNTT.tw   2019-11-28 14:41:50
資料圖:消費者在上海市虹橋路上的一家超市採購食品。(新華社)
  中評社香港11月28日電/中國官方11月20日公布了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透露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些新變化,在全球經濟問題重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引發海內外關注。

  法國《歐洲時報》11月21日載文《中國經濟“體檢”彰顯結構之變》,文章說,中國的經濟普查每5年進行一次,旨在對國民經濟進行針對性“體檢”,這次普查於2018年進行,主要對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布局、效益等指標進行匯總,希望摸清二三產業的“家底”。根據普查結果,2018年末,中國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2178.9萬個,這一數字比2013年末增加1093.2萬個,增長100.7%。

  數據變化印證出中國經濟結構的重大變化。這突出體現在第三產業上,無論是單位數量、從業人員,還是資產、營收,其占比都有很大優勢,是國民經濟的第一大產業,也是吸納就業的“蓄水池”。

  過去幾年間,受全球經濟及自身調整影響,中國經濟增速不斷放緩,下行壓力不斷加大,而要保持發展,普遍的共識就是再次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創新活力,包括調動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等各方的積極性。中國政府為此進行了諸多施策,其中以“放管服”改革最為典型,意即通過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來優化營商環境,提高市場活力。從第三產業的表現不難看出,這些舉措的效用已經顯現。

  從就業層面看,第三產業發揮的作用就更為突出了。通常意義下,經濟下行會衝擊就業,更何況隨著中國制造業規模效益的擴大、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新技術的運用,其用工規模總體呈下降態勢,再加上不斷增加的高校畢業生、全球經濟不景氣等因素,在這一輪經濟運行周期中,外界普遍擔心中國的就業形勢會發生不穩定情況,而就業穩定一向被視為社會穩定的重要指標,在這一輪世界經濟糟糕表現中,有不少國家或地區就是因為就業問題沒解決好、年輕人上升通道匱乏,而引發諸多社會矛盾,或為外部勢力挑動造成社會動蕩。反而中國的就業形勢總體平穩,這與第三產業就業人員比重大幅上升有著重要聯系。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