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通脹持續上升並突破一定水平後,當期通脹部分轉化為通脹預期,消費者傾向於前置消費,生產者控貨挺價,勞動者則要求更高的工資,企業最終又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進而推高下期通脹;如此循環往復,就進入了自我實現的通脹循環中。2022年3月以來,美聯儲大力度快節奏地收緊貨幣政策,使得本輪通脹預期被較好錨定,減輕了降低通脹過程中的內生阻力。不同於美國通脹主要由內部供需錯配和財政貨幣過度刺激導致,歐元區通脹受外部供給因素的影響更大,能源危機難解,通脹仍在繼續攀升。歐央行在貨幣政策上的行動明顯滯後,對輸入型通脹的作用也有限。加息使得歐元區主權債務風險抬頭,經濟衰退風險加劇。由於持續上漲的生活和生產成本,通脹預期出現“脫錨”,歐元區治理通脹將面臨更大的阻力和更高的成本,可能陷入更嚴重的經濟衰退。
關注歐元區衰退風險
儘管全球“加息潮”下房地產市場已經降溫,但前期房價上漲仍在向房租持續傳導中。經驗表明,房價向CPI房租項的傳導存在一兩年的滯後。OECD整體房價同比拐點在2021年9月出現,預計CPI房租同比增速可能在2023年二季度見頂回落。由於貨幣政策收緊,借貸成本上升,住房貸款需求快速下滑,房價增速放緩,部分買房需求向租房轉移,增加房租價格的黏性,使其回落速度偏慢。
從貨幣供給視角看,本輪海外央行貨幣緊縮過程中,相比於大幅加息,開啟縮表周期的時點較晚、力度相對有限,全球流動性收緊偏慢,整體環境仍偏寬裕。在流動性收緊不足的情況下,單純通過高利率抑制需求,進而達到降低通脹的目標,意味著利率要在更高的水平維持更長的時間,才能看到貨幣緊縮的效果,這也進一步加大了經濟下行的壓力。
新冠疫情爆發後,以美歐為代表的多國採取大規模貨幣寬鬆叠加財政刺激,導致廣義貨幣大幅上升,對本輪全球通脹快速上行表現出一定領先性。當前OECD國家整體廣義貨幣指數同比已經回落至相對低位,但由於之前投放過多流動性,廣義流動性擴張過於劇烈,廣義貨幣增速仍需保持在低位較長時間才能起到抑制通脹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