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1日電/一場高考狀元與人工智能機器人PK高考數學的人機大戰,讓中小學智能化教育公司“學霸君”備受矚目。
當時機器人Aidam和高考狀元互有勝負,不過目前“Aidam每天都在變化一點點”,“學霸君”創始人兼CEO張凱磊收拾好“送女兒參加高考一樣患得患失的心情”,回到忙碌的創業生活之中。創辦“學霸君”是1984年出生的張凱磊第二次創業,少年時他就是一個“學霸”,高考時以數學、物理雙滿分的成績進入南開大學數學基地班,20歲時休學創辦“問吧教育”。2008年,張凱磊投身金融行業,4年後回歸教育行業再次創業。
2017年1月,“學霸君”完成由招商局資本和遠翼投資領投的1億美元的C輪融資。截至2017年5月,“學霸君”App積累了超過8000萬學生用戶,累計解決問題近100億道,答疑命中率行業領先。在前期海量數據積累的基礎上,“學霸君”研發出以Aidam為代表的智能教育機器人系統,幫助老師和學生提升教學效率和學習效果。
人工智能可否改變教育不均衡
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時,張凱磊直言不諱,很多人只看到人機大戰的噱頭,並不清楚Aidam是做什麼用的,甚至問他“以後真的要機器人去參加高考嗎?”實際上,研發Aidam和張凱磊創業的初心有關。
2012年高考結束後,網上有一張廣為流傳的照片,衡水中學的一位畢業生把自己高中3年做過的所有試卷摞起來竟然有2.41米高!這張照片深深地觸動了張凱磊,他和合夥人一起徹夜討論,“為什麼學生的壓力越來越大,中國的教育到底有哪些問題,有沒有可能改變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現狀”。
“優質的教育資源背後是優質師資。”張凱磊想到自己高中時的數學老師周海寧,他要求每個學生整理自己的錯題,然後幫助學生做統計分析,有針對性地複習。在這套學習方法下,即使高三張凱磊也沒有挑燈夜戰做很多卷子,高考數學卻拿了滿分。
於是,張凱磊趕回母校上海市延安中學,專門去和周老師討論教學應該怎麼做。延安中學的樹木鬱鬱葱葱,張凱磊仿佛重回年少時光,“周老師批改作業後做的就是個性化訓練,他告訴我們:有的題可以不做,有的題要重點做反覆思考。他在補足學生的缺點,而不是去做更多無用的偏、難、怪題”。
昔日一心備戰高考的少年終究是不同了,張凱磊在想:有沒有可能讓系統掌握像周老師一樣了解學情、分析學情的能力,讓更多老師成為周老師,讓更多學生成為學霸呢?
閑暇時,張凱磊喜歡看美國職業籃球隊勇士隊的比賽,也關注相關報道。他發現,在每個勇士隊隊員的訓練服裡有20多個傳感器。在數據的指導下,教練有可能安排隊員去做與籃球看似無關的訓練,比如游泳、短跑,卻能大幅提高他們的打球能力。
張凱磊認為,考試同理,有針對性地訓練刷題才能提升成績。“中學數學大概有3529個考點,平均每個做三四道題就夠了,總共有1萬多道題目,但是絕大部分學生面對的練習題有三四萬道,75%的寶貴時間都被浪費了”。
他要用技術改變教育。2013年10月,“學霸君”橫空出世,前期通過拍照答疑為學生用戶及時地解決學習問題。兩年多後,研發Aidam正式立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