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全球低通脹趨勢尚未改變
http://www.CRNTT.tw   2019-06-20 09:32:32
無論是從國際、國內經濟環境,還是從CPI上漲的具體結構來看,通脹都不是近期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威脅。
  中評社北京6月20日電/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數據顯示,2019年5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7%,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0.6%。CPI;增幅創15個月以來新高,其中豬肉和蔬果價格高企對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影響,引發各方擔憂。然而,無論是從國際、國內經濟環境,還是從CPI上漲的具體結構來看,通脹都不是近期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威脅。

  “豬周期”不是宏觀經濟問題

  經濟參考報發表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宏觀室副主任、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研究員湯鐸鐸文章分析,從CPI的結構看,本次物價上漲完全是由豬肉和蔬果價格飈升引起的。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5月份鮮果價格上漲26.7%,影響CPI上漲約0.48個百分點;鮮菜價格上漲13.3%,影響CPI上漲約0.31個百分點;畜肉類價格上漲12.5%,影響CPI上漲約0.51個百分點(豬肉價格上漲18.2%,影響CPI上漲約0.38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如果剔除肉類和蔬果總共1.3個百分點的影響,5月份CPI的漲幅只有1.4%。

  由於肉類和蔬果價格變動最為頻繁,也最貼近民生,致使其每有異動都會迅速成為媒體和輿論渲染的焦點。食品價格易受外部因素影響的隨機性特征,叠加媒體和輿論的過度關注,往往會干擾政策制定者對社會總供求平衡狀況的判斷。宏觀經濟政策應該針對經濟增長和周期波動中的總量問題和重大結構問題,而不是被偶然的歉收和疫情牽著鼻子走。另一隨機性特征較為明顯的是能源價格,顯然,宏觀經濟政策也不能隨著能源價格變動而左右搖擺。

  考慮食品和能源價格變化較為頻繁、變化幅度較大、受供給方面隨機性因素影響較大的特點,一些發達經濟體會公布剔除其影響的所謂核心通貨膨脹率,以便更為準確的判斷價格總水平和社會總供求平衡狀況。從中國目前的物價形勢看,推出核心CPI的時機已經成熟。豬肉雖然事關民生,但是“豬周期”歸根結底只是一個局部的行業問題,不能動輒就上升到宏觀經濟的高度。其他食品和能源價格也類似,應該將其置於具體行業中來考慮,由對口部門採用專門的政策來管理和應對,而不是借由媒體和輿論渲染而誇大為全局性的宏觀經濟問題,從而對宏觀政策制定造成不必要的干擾。

  全球低通脹的基本邏輯

  文章介紹,世界銀行今年年初發布了題為《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的通貨膨脹:演變、驅動和政策》的報告。該報告指出,近40多年來,全球經濟經歷了明顯而廣泛的通貨膨脹率下降。其中,發達經濟體的通脹下降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則開始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二者通貨膨脹率的中位數均下降了大約15個百分點。世界銀行將這種全球低通脹趨勢的形成歸結為三大原因:全球經濟一體化、良好的宏觀治理(貨幣政策尤為重要)、一系列結構性和市場化改革。雖然時有金融危機的侵擾,但在這種穩定的低通脹環境下,全球經濟還是實現了史上少有的黃金增長。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雖然各大經濟體都出台了刺激性政策積極應對,但是到目前為止全球經濟復甦進程仍然暗淡。在經濟增長疲弱的同時,全球通脹水平也一直處在低位,甚至一度出現通縮趨勢。2019年5月,美國的CPI為1.8%,歐盟的CPI為1.2%,均處在低位,而日本2019年4月份的CPI則只有0.9%。總之,全球低通脹的長期趨勢尚未扭轉,再加上金融危機以來的全球經濟復甦乏力,從而使得全球通脹水平持續低迷。在各大經濟體通脹水平相關性越來越高的情況下,中國的通貨膨脹很大程度上也受國際經濟環境影響。

  從國內看,剔除肉類和蔬果後5月份CPI為1.4%,表明整個國民經濟運行大體處在合理區間,總需求稍稍偏弱。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1—5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6%;2019年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8.6%(實際增長6.4%);2019年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5.0%。這些實體經濟方面的數據顯然也都不支持通貨膨脹即將抬頭的判斷。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