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23日告訴記者,博雷利此番表態距離馬克龍不久前在台灣問題上的表述差距較大。“馬克龍的意思是在說,歐洲需要搞清楚到底有沒有必要介入台海等本身和歐洲沒有關係的事情,而博雷利的說法,則等於預設了一個前提,即台海形勢和歐洲有關。”他分析稱,兩名歐洲領導人的表述顯示出,歐盟內部的爭論仍然很激烈,且受美國影響依然很大。他認為,博雷利的表態或許意在“對衝”馬克龍言論帶給歐洲的影響,確保歐盟的對外政策形成一種所謂的“平衡”,也多少傳遞出歐盟機構試圖把所謂的“統一外交政策”凌駕於各成員國對外政策之上的考慮。
一位不具名的中國歐洲事務學者23日告訴記者,博雷利的表態意味著在七國集團(G7)外長會後,美國同北約、歐洲在國際安全、台海、烏克蘭等問題上又進行了一次協調。他認為,博雷利的表態是對一個中國原則的“一種倒退和挑釁”,非常嚴重。不過,崔洪建認為,博雷利的觀點是否會落地成為“政策”或“行動”尚需觀察。“如果要以歐盟的名義巡航台灣海峽,需要通過一系列程序。而在對華問題上,目前歐洲理事會與歐洲議會存在較大分歧。”他說,不認為博雷利的話會立即導致相關行動的推進,也不至於導致中歐關係立即倒退。“中國應警惕博雷利表態背後的動向,但沒必要將此認定為歐盟的既定政策而中止目前同歐盟的合作。歐盟內部有複雜的決策機制和權力博弈,並非一人能夠說了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