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5日電/據國際在綫報道,1月31日晚,在日本訪問的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發表聯合聲明,聲稱雙方將在海上安全、網絡空間、軍備控制等領域展開合作,同時不忘拿中國軍力以及台灣問題說事。日本媒體稱,這是近6年來北約秘書長首次訪日,日本和北約正在“急速靠攏”。
在此之前,斯托爾滕貝格訪問韓國時也將矛頭指向中國,聲稱中國對西方的“價值觀、利益和安全構成挑戰”。北約這個冷戰產物正在美國所謂“印太戰略”的牽引下,以中國為借口將觸角伸向亞太,帶來冷戰的陰魂。這值得亞太地區高度警惕。
北約是帶有原罪的全球最大軍事同盟。它自成立之日起就是美國拉幫結派、搞集團對抗的工具。隨著冷戰結束,北約失去目標和方向,被法國總統馬克龍比作“腦死亡”。去年初烏克蘭危機爆發後,美國企圖借機複活北約,更想搞複制粘貼打造“亞太版北約”,作為遏制中國、維護美式霸權的工具。
去年5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對華政策演講中聲稱,要“塑造”中國周邊的戰略環境;去年6月,北約峰會首次邀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領導人參會,并在最新戰略文件裡污蔑中國“對歐洲-大西洋構成系統性挑戰”;今年1月底,斯托爾滕貝格高調訪問日韓,再次渲染“中國挑戰”。這一系列動作表明:北約正緊鑼密鼓地想把集團對抗禍水引入亞太,為自身“還魂續命”,為美式霸權開路。
緊隨斯托爾滕貝格之後,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1月30日抵達韓國,重申要加強美國“延伸威懾能力”。美國和北約一邊炒作中國“軍事威脅”,一邊卻實質性與亞洲盟友加強軍事聯動,給亞太地區帶來深深焦慮和安全威脅。這也清楚地表明:美國是推動北約亞太化的背後操盤手。它正力促亞太盟友與北約對接來推進所謂“印太戰略”,以形成遏制中國的安全架構。
然而,今日的北約已不同往日。它再怎麼折騰,也不過像一個過氣演員給自己拼命加戲而已。它作為被時代拋棄的冷戰產物,為了續命到處渲染所謂安全威脅、與日韓頻繁互動,不過是在搞政治表演,象征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nextpage>
從軍事實力看,隨著冷戰結束,北約逐漸從軍事同盟向政治外交聯盟轉變,整體行動能力持續下降,許多成員國還面臨資金短缺的困境。目前除去“帶頭大哥”美國,北約成員國真正能够把實體力量投射到亞太地區的屈指可數。1月上旬,岸田文雄赴歐洲訪問時與英國簽署《互惠准入協定》,允許互相部署武裝力量,想把西方勢力拉回亞太。但輿論對此事的關注度高開低走,原因就在於實際意義有限。北約和日本互動的結局,也注定如此。
從亞太民意看,對於美國和北約禍水東引的圖謀,亞太地區絕大多數國家看得明白,堅決說“不”。北約認為韓國和日本是實現其霸權野心的關鍵,但作為亞洲國家,日韓需明白,不管自己有何算計,與北約共舞是引狼入室,終會遭受反噬。不走亞太合作的正道、偏走挑動對抗的邪路,失敗就不可避免。
逆流而動、實力不再、民意難違——如今的北約看上去是個龐然大物,實際氣數已盡。這是再怎麼高調的政治表演也掩蓋不了的現實。北約想在亞太生事,但它翻不起浪。亞太不是大國角鬥場,任何搞“新冷戰”的圖謀,亞太人民不會答應,時代不會允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