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軍事化遭詬病。西班牙自治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阿列塔表示,北約不應存在,因為它提倡軍國主義,馬德里峰會是軍國主義邏輯的一次強化。西班牙《日報》援引歐洲議會議員馬努·皮內達的話稱,北約是戰爭和死亡的機器。朝鮮國際政治研究學會研究員金曉明近日發表題為《亞太不是北大西洋》的文章,稱北約是給東歐招來災禍的肇事者,此次北約峰會通過的新版戰略概念包含不利於亞太和平的言論,北約遲早將打破太平洋的寂靜。
其二,凝聚力被唱衰。美國《紐約時報》網站刊文稱,北約內部對於把崛起的亞太強國稱為挑戰還是威脅意見並不一致,而且對所謂俄羅斯威脅也有不同看法。加拿大廣播公司援引皇后大學國防政策專家赫拉奇的話稱,北約在東翼增加軍力部署在意料之中,但對於加拿大來說,實現北約的基準目標——將GDP的2%用於國防支出將考驗政治團結。政治凝聚力是北約未來面臨的首要挑戰,儘管短期內多數國家由於俄烏衝突展現出了團結,但從長期看,這種政治團結將如何維持,具有不可預測性。
其三,執行力受質疑。英國廣播公司近日刊文指出北約面臨的五大挑戰:一是如何在不捲入戰爭的情況下幫助烏克蘭;二是鑒於北約內部在制裁俄羅斯的程度以及西方經濟體能承受多大代價的問題上存在分歧,北約面臨如何保持團結的難題;三是派多少軍隊保護北約與俄羅斯的主要潛在“燃爆點”波羅的海地區;四是瑞典和芬蘭“入約”不是易事;五是並非所有成員國都願意大幅提高軍費。美國大西洋理事會斯考克羅夫特戰略與安全問題研究中心安全專家克里斯托弗·斯卡盧巴評論稱,北約作出了各種承諾,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通脹使一切都變得更加昂貴。
潛在影響不容低估
總的來看,此次北約馬德里峰會是在歐洲地區局勢動蕩背景下,美國及其盟友舉行的一次具有“變革”意義的峰會,確定了北約未來10年的發展方向。北約持續突破地域和領域,鼓吹集團對抗,後續影響和外溢效應不容低估。
一方面,歐洲安全格局或將重塑。北約新版戰略概念不過是“新瓶裝舊酒”,實質上沒有改變製造假想敵、搞陣營對抗的冷戰思維。而北約增加在俄羅斯附近的軍力部署,把重點從遏制任何入侵轉移到全面防禦盟國領土,則是冷戰後的“歷史性轉變”,未來勢必引發俄羅斯的高度警惕和強力反制。另外,一旦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歐洲的安全困境非但難以緩解,反而會進一步加劇,陷入“越防越危”的尷尬境地。換句話,北約絕不是歐洲安全危機的解藥,而是毒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