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是冷戰產物,它的再次擴張也是收割冷戰紅利的“再次瘋狂”。北約的終極目標不只是摧毀蘇聯後接著搞垮俄羅斯,某種意義上也是西方文明隨著經濟全球化擴張“受挫”後,又尋求加大安全擴張,以續寫“西方中心論”的神話。尋找敵人、製造威脅、消滅異類,是北約展示的擴張邏輯。“歐洲國家”的身份一度成為加入北約的前提。但現在北約“全球化”或對“一個全球化北約”的追逐早已背離它的宗旨。
儘管“入約”需要北約30個成員國一致同意,需要各成員國議會批准,耗時動輒數月時間,現在還面臨土耳其的公開反對,但美英等國已經著手對安卡拉進行安撫,同時對過渡時期芬蘭和瑞典兩國的安全做出保證。歐洲已有官員表示,現在北約的威懾和防禦戰略概念與2月24日之前含義不同,北約必須就此調整定位並加強東翼。芬蘭和瑞典本質上已被認同是北約成員國,它們只是缺少正式“會員卡”。美國促動北約拱火烏克蘭,策劃對俄羅斯的“代理人戰爭”,效果更加顯露,就是借機再次擴張,在找麻煩、占地盤、造聲勢中,努力使自己從“腦死亡”變成“香餑餑”。
隨著北約“北擴”或第六次“東擴”,西方對俄羅斯的擠壓較之以往更甚。如前所述,與蘇聯解體後北約接連收編中東歐國家不同,北約“北擴”吸納中立國芬蘭和瑞典,將對俄羅斯的戰略空間造成更嚴重的擠壓效應。不僅與俄邊界增加幾乎一倍,而且對俄羅斯的波羅的海艦隊和北方艦隊形成包圍之勢。北約進一步“築牢北方屏障“,還會進一步抵消俄羅斯加裡寧格勒飛地的軍事和戰略價值,一個將俄羅斯排除在外的歐洲,安全邊界、政治邊界、經濟邊界、文化邊界日益重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