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12月17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記者會時回答中評社提問 |
中評社香港12月22日電(記者 樂國平)2021年11月18日,台灣當局在中東歐國家立陶宛設立所謂“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這是第一個冠以“台灣”名號的台當局駐外代表處,其挑釁意味非常明顯。事前中國大陸方面對立陶宛做出多次警告與提醒,但立方一意孤行,為台灣設立該代表處開綠燈。因此,中方決定將中立關係降格為代辦級,並在和立陶宛的經貿關係等方面進行反制。
事實上,在特朗普時期惡化對中國關係開始,立陶宛就採取行動,故意惡化中立關係,例如2020年9月該國與美簽署“諒解備忘錄”,其電信運營商宣稱因“地緣政治”原因將排除華為參與5G建設。到了今年3月,立陶宛退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的“17+1”機制,就已經為中立關係亮起紅燈。此外,立陶宛當局在涉疆、涉藏、涉港等問題上幾乎完全追隨美國,對中國進行批評和施壓。中國與立陶宛關係惡化,引起了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輿情的主要觀點如下:
一、立陶宛民粹思想嚴重 政治越發冒進
立陶宛與中國遠隔萬里,雙方此前也並無糾葛,為何如今立方要惡化同中國的關係?多數觀點認為,這是立陶宛方面“意識形態掛帥”民粹思潮的反映。立陶宛作為前蘇聯的一部分,其將前蘇聯的意識形態視為俄羅斯帝國強加給他們的外來思想,因此立陶宛現今的朝野對於社會主義的中國充滿曲解,因而刻意為中立關係製造不和。
另一方面,立陶宛眼見中國與俄羅斯關係不斷緊密,出於其被俄羅斯“侵略”的幾百年歷史仇恨,篤信“敵人的朋友是敵人”的立陶宛當局將中國與俄羅斯捆綁在一起加以敵視。
很多外媒都不得不承認,立陶宛國內民粹思想日益嚴重,右翼政黨的支持率不斷攀升,將“反中”視為“政治正確”,因此立國政客挑釁中國,也有著獲得國內選票的考量。
隨著中立關係不斷惡化,國內媒體開始挖掘立陶宛在人權和對外關係處理上的黑料,比如立陶宛阻攔、虐待逃至該國的中東難民,排擠該國國內的俄羅斯、猶太等少數族裔,甚至充當美國的海外“黑監獄”等等。這些報道顯示出標榜“自由民主人權”的立陶宛,實際上在很多人權問題上劣跡斑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