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羅斯“聯盟2.1a”運載火箭運送往發射場。 |
中評社北京12月17日電/12月上旬,搭載“聯盟MS-20”航天飛船的“聯盟2.1a”運載火箭,在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為俄羅斯2021年度航天發射任務畫上圓滿句號。外媒報道稱,今年以來,俄繼續保持國際航天發射領域的領先地位,其太空領域“非對稱”制衡能力引外界關注。
航天發射保持高位
數據顯示,2021年,俄共組織實施21次航天發射活動,其中20次使用“聯盟”系列運載火箭、1次使用“質子”運載火箭。完成以“聯盟”系列運載火箭為主體的年度發射任務,表明俄航天載具迭代升級的既定計畫已基本實現。
年內,俄發射各型衛星近300顆,先後5次採用“一箭多星”技術,採用“分軌道脫離”技術,同時發射36顆多國衛星。俄軍事專家認為,俄不斷提升“一箭多星”和“分軌道脫離”等技術,可為未來戰場儲備先進的軍事航天力量。
俄成功進行7次航天飛船和1次科學試驗艙發射,包括3次載人飛船和4次貨運飛船發射。
俄加大 “東方”航天發射場的使用力度,租用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已逐步轉為備用基地。其原來承擔的商業衛星發射任務,由“東方”航天發射場承接。普列謝茨克航天發射場主要保障軍方使用,年內至少有3顆高性能偵察衛星由此升空入軌。
武器試驗實現突破
在穩定開展航天器發射活動基礎上,俄軍加快天基偵察預警系統的組網布局,並首次公開陸基反衛星試驗和空天技術試驗情況。
俄空天軍首次使用“努多利”反衛星系統,擊毀低軌運行的退役電子偵察衛星“處女座-D”。俄媒稱,此次試驗標誌著俄軍已具備陸基對低軌航天器精確攻擊能力。根據計畫,“努多利”最快於2023年服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