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現實凸顯了戈德斯坦和格拉澤所陳述的觀點,兩人都支持“(美)無法保衛台灣”論點。他們的對手用類似冷戰的比喻予以反駁,勾起對涉及韓國、日本和菲律賓等該地區其他盟友的多米諾效應的擔憂,同時也強化了現任政府的觀點,即如果美國不願為“保衛”台灣而戰,那麼它要“保衛”什麼?
一旦撇開言過其實的空談,這場討論的結論就浮現出來——世界將進入新的歷史階段,美國曾經對太平洋的絕對主宰將不複存在。不僅在太平洋地區,而且在全球(至少在經濟上),中國崛起為與美國平起平坐的競爭對手。這帶來了一些不可避免的結果,其一就是台灣終將由中國大陸收複。顯而易見,正是由於不能軍事保衛台灣,以軍事手段解決中國統一問題的可行性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降低。僅僅是為軍事收複台灣做好準備,就能讓中國大陸利用這種可能性獲得非暴力的結果。在這樣的結果中,自然退卻的美國讓位於日益自信的中國大陸,從而迫使台灣不可避免地在政治上屈從於中國大陸。
儘管這樣的結果為那些倡導美國制定更強硬政策的人士所憎惡,但現實是,它代表了一種三贏的論點——中國大陸不需要打一場昂貴的戰爭;台灣保留了一定程度的政治和經濟自治;美國將能從與台灣現有的經濟關係中獲益。這最有可能成為台灣確定的未來,而鑒於其他替代選擇的情況,這是迄今為止最具吸引力的選項。
來源:參考消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