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這三個重點領域將為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
http://www.CRNTT.tw   2020-06-08 08:21:24
  中評社北京6月8日電/為更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的影響,中央和地方及時出台相關投資、消費政策,推動經濟盡快復甦並恢復正常經濟秩序。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擴大有效投資。重點支持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後勁的‘兩新一重’建設。健全市場化投融資機制,支持民營企業平等參與。要優選項目,不留後遺症,讓投資持續發揮效益。” 在目前經濟情勢下,把傳統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此類政策實施的重點領域,將為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也為我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提供有力保障。

  投資政策要實現的目標

  為加速經濟復甦出台投資政策,歸納起來,其要實現的目標有:其一,增強全社會對國民經濟的信心,促使各經濟主體對未來經濟發展形成良好預期。以此為推力,帶動各經濟主體發揮市場作用的能力,推動市場機制逐步恢復正常。其二,通過投資特定產業領域,產生較大規模的人力資源需求,增加就業崗位並帶來相應的收入,為國民經濟的復甦和發展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其三,通過投資建設擴大對中間產品的需求,帶動關聯產業的復甦和發展。其四,較大規模地投資建設未來產業發展所需的基礎設施,為未來經濟發展儲備增長動能。

  投資政策實施領域之一:傳統基礎設施建設

  從理論和歷史經驗來看,與交通運輸、能源及資源開發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是首選領域。一是這些領域的投資建設,短期內對關聯產業的帶動作用明顯,對就業的拉動較大;二是這些領域投資建設所形成的產業能力,可以解決制約許多產業發展的瓶頸因素,為未來產業發展提供高水平的基礎性條件;三是這些領域是各產業共同的中間需求,具有投資規模大、投資周期長、土地征用難等特點,由政府投資或政府政策扶持下進行投資較為有效可行。

  在當前經濟形勢下,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依然是經濟復甦相關政策的重要著力領域,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是制約其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對於交通、能源等傳統基礎設施依然是其產業發展瓶頸,且生態環境承載能力能夠承受的區域,可以適當選擇傳統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政策領域。以傳統基礎產業作為投資領域,要重點防範的是產能過剩的回彈問題,比如,欠發達地區原本有一定市場需求的產業,在交通約束條件消除情況下,有可能盲目地擴張產業規模,導致產能過剩之類的新問題。

  投資政策實施領域之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針對未來產業朝著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融合創新技術方向發展的趨勢,理論和實踐部門已經把基礎設施建設範疇拓展到“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主要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以及創新基礎設施。在新的發展階段,這些領域的基礎設施無疑具有帶動未來產業發展和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

  推進新基建要考慮以下方面的問題:

  其一,新基建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要防止盲目投入和過度投入而造成產能過剩。其二,新基建最為重要的目標是為未來發展提供新動能。而能夠將其產能真正轉化為增長動能的是使用企業。所以,其通用標準、建設標準、建設節奏等制定,要真正成為企業發展所需的基礎設施,真正成為能夠迅速起效、並不斷激發新增長潛力的基礎設施。

  新基建,能否為未來發展提供不斷擴張的動力,關鍵在於能否使廣大經濟主體都能夠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因此要為企事業機構、個人消費者使用設計好相應的融入方式。新基建,能否為未來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能,關鍵在於能否持續地升級換代,因此,我國的新基建要與全球技術發展趨勢、全球主要技術標準相對接,要為未來新技術和新技術產業升級換代預留“接口”。新基建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短期效應是可預期的,但要避免“一哄而上”而過度投入;不能脫離產業企業可預見的需求;不能盲目超前。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