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一次次重大任務錘煉,戰備訓練向戰場環境逐漸貼近。如今,旅駐訓點從一個增加到數個,機動距離從幾十公里延伸到數千公里。他們堅持邊建邊訓,邊訓邊戰,以信息化主導、實戰化牽引嚴格按綱施訓,制訂軍事訓練方案11種,細化23個方面56項具體工作,確保環境戰場化、訓練實戰化落到實處。
歷經一次次重大任務錘煉,官兵的練兵智慧逐漸釋放。12月初,從高海拔陣地撤回休整點時,執行高原駐訓任務的某分隊隊長鄭攀攀拿出一份近5萬字的駐訓報告,大到裝備性能極限,小到汽車海拔油耗數值,細到官兵心理變化曲線。而另一支在更高海拔地域機動的分隊不僅完成了適應性訓練、高原作戰環境數據采集、高寒地域戰法驗證等課目,還為空軍研發改裝某型高原裝備車提出合理化建議20餘條。
歷經一次次重大任務錘煉,骨幹隊伍逐漸充實。他們在全旅範圍內組織多崗位培訓、跨專業互訓,大力開展一專多能、多專多能訓練;採取送出去學、結合任務訓等方法,精訓深訓技術骨幹210餘人次。針對信息化作戰特點,不斷對任務分隊進行小型化、集約化、高效化組合錘煉,驗證新訓法戰法實效。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高原駐訓留下的緋紅臉頰,荒漠裡寒風中的堅守,遠程機動時滿身的塵土,操作裝備時專注的眼神……前不久,該旅組織了一次基層文藝骨幹攝影展,一幅幅照片真實記錄了組建以來官兵先後執行240餘次任務的精彩瞬間。
記者採訪時,已是歲末年終,但該旅始終是盤馬彎弓、箭在弦上的狀態:部隊擔負新大綱試訓任務,大量演訓數據回傳,訓戰部門加班加點總結整理、複盤推演;新組建營連正在開展崗位大練兵活動,即將奔赴複雜生疏地域訓練;從機關到基層,“戰鬥力大討論”“我為訓練獻一計”等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