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軍首支專業藍軍在朱日和組建,“草原狼”開始“嗜血成長”。在3年多時間里,他們與近30支不同類型的紅軍部隊交手,只有2次惜敗,創造了我陸軍對抗演練史上的奇跡。作為見證者,我的內心激情澎湃,“只有實戰的磨刀石,才能砥礪打贏硬功”。透過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演習瞬間,我見證了部隊向戰鬥力聚焦、向實戰靠攏的足跡。面對完全陌生的作戰地域、貼近實戰的戰場環境、真打實抗的強大對手、前所未有的高強難度,來自全軍的精英團隊在這裡淬火成鋼、脫胎換骨。
2013年和2014年指揮對抗演練中拍攝的一組對比畫面,讓我至今記憶猶新。2013年,演訓部隊的一名軍官面對全新的一體化指揮系統不知所措,急得滿頭大汗,貽誤了大好戰機。一年之後,同樣是這名軍官,鏡頭下的他從容不迫,嫻熟地運用一體化指揮系統,準確把控戰場態勢、細致研判戰鬥情況、果斷下達作戰指令,流暢順利地完成了一整套操作。隨著實戰化訓練的不斷深化,官兵們能打仗、打勝仗的本領得到顯著提升。
不斷變化的還有演習評估和臨機導調機制。以往,針對部隊演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專家點評時往往拉不下臉,更多的是避重就輕,甚至避而不談。向領導匯報結論時都是表揚為主,整個演訓的“含金量”大大降低,檢驗戰鬥力的“晴雨表”成了擺設。現在,專家借助專業打分系統進行科學客觀評價,對於表現突出的單位、突出的環節、突出的指揮員進行“精准表彰”;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回放式”剖析,一針見血地指出症結所在,並如實向各級通報。這一連串看似無情的舉動,卻是實戰化標準最有力的“末端落實”,也給所屬部隊訓練效益的提升提供了參考依據。這樣的“嚴峻形勢”,也引起了連鎖反應。演習場上,雙方指揮官大都一臉凝重,高壓之下,徹夜難眠。看到這樣的變化,我對部隊的未來充滿信心。
連續幾年親歷各大演訓活動,我深切地感受到,實戰化的訓風、從嚴從實的作風,讓部隊走上了戰鬥力躍升的快車道。
作為一名文職人員,在保障打贏的道路上,我會時刻擦亮鏡頭、聚焦一線,用自己獨有的方式助力強軍興軍,在平凡的崗位上貢獻自己的力量。
足跡之美國珍珠港
首次參加“環太平洋”聯演的經歷,讓第413醫院護士長唐洪欽見證了中國海軍走出去步伐在加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