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華僑與僑鄉:鐵路留在異鄉 文化帶回家鄉
http://www.CRNTT.tw   2015-12-13 11:43:50
 
  據介紹,台山海宴鎮甄氏家族因丁口繁衍,光緒年間按以上思想重新規劃村落,建成新舊兩圍共93村,安置5600多人,堪為中西規劃和建築布局文化良好結合範例。

  實業:華僑帶回水電明珠

  在台山市博物館的天井里,考古隊員發現了一台貌不驚人的舊機器,然而它卻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台山市蠻陂頭水電站的首台水輪發電機組。

  這台貌不驚人的機器是美國製造,由華僑捐贈,曾製作石膏模型送到省水利廳和中央水電部展覽,被喻為台山第一顆水電明珠。它也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南地區第一個水電站、全國第二個水電站的發電機組。這個電站是1946年由華僑、僑眷及台山縣內各界人士投資興建,1952年4月21日竣工並投入使用。

  “清末民初,江門華僑開始在家鄉踴躍投資實業,築橋梁道路以便利交通,開辟市場建立墟鎮以流通貿易,並在鄉村通過股份制興辦實業。”梅偉強告訴記者。

  梅偉強介紹說,建造洋樓所需要的西方現代建築材料,就是通過新寧鐵路和潭江水系一條條河流,輸送到台山的各個鎮圩。“新寧鐵路在台山‘洋樓’的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沿線鎮圩都密聚了大小的洋樓群。”他說。

  教育:九成學校華僑捐建

  “華僑給江門五邑不僅帶來物質上的影響,更重要的是思想觀念上的影響。”譚金花說,“他們從美加等國帶回來新的思維,在學校教育方面特別明顯。”

  在開平赤水鎮旗尾旗勝里,有一所旗尾小學,校園面積2000平方米,裡面有一棟兩層的教學樓。據村民介紹,學校是在上世紀80年代後在海外華僑的捐助下興建而成;開平塘口鎮的南屏小學、台山三合鎮的洋瀾小學、洪羨中學也都是華僑以及港澳同胞捐助興建而成……

  據譚金花介紹,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開平市有300多所學校,其中只有3所學校是政府公辦的,其他的全部是捐資興建。此外,當時,開平還建了10多個圖書館,也是華僑捐資興建的。

  生活:供水設施美國進口

  在開平市倉東村,記者見到一台已經有上百年歷史的留聲機,至今還能播出悅耳的音樂。“是我爺爺在國外帶回來的。”留聲機的主人、今年86歲的遠叔告訴記者,“那時候在國外的人回來都會帶些東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