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5日電/據光明網報道,一直以來,以真實為生命的紀錄片,是國際文化傳播中的“硬通貨”,是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的有力載體。
10月21日,在第五屆北京紀實影像周《加強紀錄片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論壇上,與會人員就紀錄片行業如何全面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力,加快構建中國話語體系,更加充分地展現中國故事及其背後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進行了交流研討。
紀錄片是傳承歷史、展現形象、對話文明的時代影像紙,以其紀實特性成為跨越文化和時空的重要載體,具有獨特的思想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傳播價值,是對外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更好感知中國的有效途徑,對於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和國家形象的塑造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迫切需要通過講好中國故事塑造國際上開放自信、謙遜親和、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引導國際社會樹立全面客觀理性的中國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際合作司副司長燕旎在致辭中表示。
國際傳播是一個老賽道,但是我們面臨新形勢、新需求、新問題,所以對大家來說它是一個新征程。用國際視角來講中國故事,即便在新媒體時代,這個原則也是適用的。要加強內外宣聯動、內容渠道雙為王,用好人才、故事、綫索寶藏,用好自身、海外乃至全球渠道。中國外文局煦方國際傳媒常務副總經理、《第三只眼看中國》國際短視頻大賽負責人王新玲表示。
在圓桌論壇環節,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節目交易中心總經理助理張嘯,新華社中央新聞采訪中心記者、武笛工作室負責人武笛,探索傳媒集團大中華區內容副總編張元等6位嘉賓,分享各自在國際傳播方面的具體情況與心得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