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紡織業聯會會長陳亨利 |
中評社香港3月11日電(記者 張心怡)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紡織業聯會會長陳亨利在兩會上提出有關“香港助力國家外循環”的提案,他表示,國家提出發展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外循環方面,國家由過往代工生產(OEM),轉移向高質量發展,讓領先的技術及產品向外推廣,例如把“中國製造”優質產品包括家電、汽車等帶給全球的消費者,更要營造“中國產品”、“中國品牌”是品質保證的形象,香港亦可助力,為自身發展帶來新的機遇,以及貢獻國家所需。
陳亨利談到,國家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完整產業鏈和4億中等收入群體,兼自主創新力不斷上升,很多中國企業積極尋求由“中國產品”到“全球品牌”的高質量發展。近年,國家品牌的競爭力、創新、認同度提高了不少,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自主品牌商品出口2.9萬億元,增長12%。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更加速了跨境電商重要性,我國在海外市場電商仍有廣闊的攀升空間。
國際貿易形勢改變亦帶來新機遇。陳亨利表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在2020正式簽署,占全球貿易額及人口約三分一,是全球最大的自貿區。他認為,一體化仍然是亞洲經濟長期發展趨勢。東盟、一帶一路等新興市場正處於快速發展的時期,人口結構年青、人均收入提高,他們的網絡購物用戶規模正快速擴張,中國產品性價比高,應對了他們的需求,為中國品牌“走出去”帶來重大的拓展機遇。
陳亨利建議,第一,“中國品牌”走出去與港企“並船出海”。香港企業擁有廣闊海外商業網絡和海外運營經驗優勢,與“外循環”的國際市場有緊密聯繫。港商和華僑在東南亞有經營基礎,也有多年海外設廠和零售推廣的經驗,可以與內地品牌合作,共同開拓銷售東盟、一帶一路市場。如果內企以“借船出海”收購海外品牌的方式,走向國際舞台,香港同時有大量專業水平高和具備國際視野的專業人才,在會計、金融、法律和諮詢等專業方面,可以協助內企籌資融資、業務開拓、稅務籌畫和風險管理等多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