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善政發表演講。(中評社 張爽攝) |
中評社香港4月29日電(記者 張爽)台灣前行政院長張善政日前應亞太台商聯合總會舉辦的第十一屆“台港論壇”之邀,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發表題為《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台灣創新產業發展的前景與挑戰》演講。
張善政表示,在網上搜尋引擎Google流行前,台灣已有“番薯藤”,島內言論分享平台PTT也比臉書早20年,在電商阿里巴巴之前台灣也早有了PChome,但為何“番薯藤”終被Google取代、PTT發展不如臉書、PChome無法像阿里巴巴那樣成為世界電商巨頭?主要是因為台灣經濟規模難以支持創新產業壯大。
張善政認為,台灣的創新產業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台灣教育要求學生不自誇、不好辯論,這樣的性格品質在國際競爭中實際上很不占優勢;台灣的教育重理工、輕商業,島內也缺乏新創成功的參考經驗。在資金來源方面,島內的創投投資一般都比較保守,島內的市場也不足以支撐產業的國際成長。
張善政在演講中說,資通訊應用是未來新創的基礎,隨著網絡的普及,資通訊的應用面大增。同樣,台灣的市場規模也不利於新創的網絡資訊服務業發展 。
張善政認為,台灣未來應該加強國際鏈結,比如加強與硅谷合作。其次,台灣還應該提供完整的創新創業資源,全方位輔導新創團隊,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此外,台灣還應該激發年輕人的鬥志,拓展年輕人的視野,鼓勵他們挑戰創新創業,積極參與業界實習。
張善政認為,由於台灣的市場規模太小,不足以支撐新創產業的發展,對於台灣的新創企業來說,比較理想的發展道路是先自我茁壯成長,然後尋求與國際企業進行合作,最後被國際企業併購或者其他企業合併,通過這樣的方式,台灣的企業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擁有了整個國際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