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孔智。(中評社 黃文傑攝) |
中評社桃園3月8日電(記者 黃文傑)針對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提到台獨之路走到盡頭就是統一”,台灣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助理教授李孔智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嚴格說來,這句話沒有表明怎麼做,也沒有時間表,但警告意味重,怎麼做決定權在大陸手上,若獨派繼續動作,兩岸形成“民意對撞”,對台灣傷害最大。
李孔智,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曾任文化大學國際暨兩岸事務處處長、私立萬能科技大學主任祕書,現任兩岸關係發展協會秘書長,華中師範大學台灣與東亞研究中心副主任,目前固定受邀擔任東南衛視、海峽衛視時事評論員。
李孔智接受中評社訪問,被問到兩岸關係似乎從“冷和平”走向“冷對抗”,蔡政府默許“去蔣”,台獨勢力高漲,大陸不斷說“重話”,兩岸是否走向“熱對抗”?
他整理大陸學者提到“熱對抗”,至少有三次。
他說,上海國際研究院副院長嚴安林去年11月3月在兩岸和平發展論壇表示,兩岸情勢可能有“熱對抗”的轉變,當時兩岸處於“冷和平”,台灣學者不以為意,但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去年11月11日參加紀念孫中山150週年大會,說出“六個任何”,絕對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
李孔智說,南京大學台灣研究所副所長劉相平,今年元月提到,兩岸關係將在2017年從“冷和平”走向“冷對抗”,甚至不排除“熱對抗”的可能。同樣元月19日,大陸全國台研會研究部主任嚴峻也提到,蔡英文不接受大陸方面要求,大陸也不可能退讓底線,兩岸恢復機制性協商幾乎無可能,兩岸經貿關係因此受到負面影響,兩岸“民意對撞”態度愈來愈明顯,特別是蔡政府縱容搞法理台獨,將發生兩岸“熱對抗”危險。
他說,大陸學者嚴峻的說法,某種程度說出台灣的處境,首先蔡政府公然讓文化部長鄭麗君推動“去蔣化”,背後就是去中國化,先把中正紀念堂蔣公仔下架,背後隱藏漸進式台獨意味,蔡政府或許不敢明目張膽喊台獨,卻透過各種包裝,讓台獨復甦,預估2017年是多變不確定性,關鍵因素看台獨勢力是否高漲。
李孔智告訴中評社,除了看蔡政府怎樣面對處理台獨意識,也要看特朗普上台的兩岸立場,槓桿怎樣操作。特朗普是“攻勢現實主義”的信徒,想法必須東亞地區維持區域霸權不斷挑戰中國,文攻武嚇,背後就是籌碼就是台灣。
他說,大陸目前召開兩會,中共中央總書記、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本次兩會期間意外地沒有就對台政策發表重大談話。這顯然一反以往作風,也是需要特別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