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蔡英文新四不政策的舖墊能否解兩岸僵局的套
http://www.CRNTT.tw   2016-12-16 01:05:25
 
  對此,大陸國台辦以“不要低估大陸13億多民意的堅定決心”加以回應,顯示出大陸當局明確否定蔡總統的說法,而且認為蔡是挾台灣民意以自重,因此也用大陸13億的民意予以回擊。看起來兩岸對立的政治僵局還是依然無解,兩岸民意對撞的可能性正逐漸升高,蔡總統“弦外有音”的兩岸協奏曲可能還是無法獲得大陸的善意回應,兩岸冷和平的政治對立形勢依然嚴峻,有待雙方主政單位進一步的努力才有可能的機會來加以解套了!

  國慶演說與宋出使APEC的政治觀察

  兩岸所聚焦的蔡英文總統國慶演說內容,有關兩岸關係的部分除了維持現狀、尊重九二會談歷史事實與新四不政策外,主要較有政治意義的內容是:維持現狀更積極的意義,是在深化民主機制的基礎上,以更前瞻積極的作為,推動兩岸建設性的交流與對話,進而建構可長可久的兩岸和平穩定關係;以及,我們要呼籲中國大陸當局,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正視台灣人民對於民主制度的堅定信仰,,兩岸之間應該要盡快坐下來談,只要有利於兩岸人民福祉,什麼都可以談。

  看起來,蔡總統還是想積極努力解開目前兩岸對立的政治僵局,在國慶演說上比520演說內容還更具善意,但因為並沒有真正觸及大陸方面所聚焦關切的一中核心意涵問題,恐怕其結果也是流於一廂情願的單方樂觀期待,大陸根本不會領情及接受蔡“弦外有音”但沒有亮點的善意,兩岸關係發展的政治形勢依然只會更加嚴峻。

  大陸社科院台研所所長周志懷回應表示,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已經固化,對兩岸關係的“承諾為虛、空談為實;對話為虛、對抗為實”,顯示她“力抗中國壓力,擺脫依賴,聯結美日,走向世界”的對抗思維,他並擔憂兩岸關係不信任危機可能會加深。

  日前,蔡英文政府正式宣佈由宋楚瑜任特使出席11月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袖峰會。宋楚瑜表示,他以戒慎恐懼的心情,非常謙誠的接受蔡總統的委派,代表台灣到秘魯參加會議。他更強調,蔡總統任命他做這件事,已經表達了最大的善意,“若大陸上連宋楚瑜都不能接受的話,兩岸還有和平發展的願景嗎?”。

  對照蔡英文稍前公佈的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內容,提出“維持現狀承諾不變、善意不變、不會在壓力之下屈服、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的新四不政策,以及其國慶演說所釋放出來的所謂善意,蔡英文似乎認為宋的代表出席會議應該可以說是對大陸展現善意的一種政治態度,憑宋的政治能耐與跟大陸互動的經驗及交情是有機會打破兩岸政治僵局的解套人選。因此,蔡宋合作真正的目的是在作為兩岸關係能否融冰破冰的政治用途。

  蔡英文的“另類善意”大陸未必領情

  然而,以大陸國台辦以“應符合APEC有關諒解備忘錄的規定”、“不要低估大陸13億多民意的堅定決心”論述來回應蔡英文近來的說法與作為來看,大陸當局顯然是不認同蔡所謂的政治善意,也對宋的出席與會沒有經過兩岸的溝通諒解表達不滿,兩岸關係發展要想藉此打開僵局,恐怕就是蔡英文誤判政治情勢的個人政治認知,看起來,大陸應該不會加以接受與認同。然而,從另外的角度觀察,這也可能是目前不得不走的一步政治棋局,至少沒有派出一位反九二共識的民進黨獨派人士做特使,在國際場合上來故意刺激大陸,這未嘗不是其展現對中善意的“另類途徑”!

  因此,宋楚瑜出使APEC領袖會議的政治價值與意義,必須從對兩岸關係發展有沒有真正實質的正面幫助來觀察評估,倘若大陸當局認為這是蔡英文否認有APEC諒解備忘錄的規定所做的決策,其目的在打破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兩岸默契與既有遊戲規則,是蔡“力抗中國壓力”的新政治模式,那麼又如何期待兩岸關係發展會有好的正面發展與期待呢?當然,兩岸關係的民意對撞敵意螺旋的升高所可能造成的維持兩岸現狀的破壞也就因此更加難以避免了!

  總之,蔡英文總統的國慶演說內容,大陸方面是難有善意回應的對接,也不會誤判“什麼都可以談”的蔡式說法就真的會讓兩岸的政治僵局之門從此就芝麻開門,兩岸就連政治議題都可以協商談判,從而建構可長可久的兩岸和平穩定關係!大陸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對蔡國慶演說的回應也異常強硬,他說:“否定九二共識,煽動兩岸對抗,切割兩岸經濟社會和文化聯繫,是一條走不通的邪路。”顯示出大陸對蔡最近的兩岸論述與說法已經相當地不滿,甚至幾已定調為刻意挑起的政治對抗衝突危機!因此,宋楚瑜的APEC行是否真的能夠成行並打開兩岸難解的僵局?恐怕在蔡的國慶演說之後就更難有真正樂觀的政治期待了!

  兩岸同屬“一個中華”的政治解套機會

  總之,現階段的兩岸關係與問題,已經不是統獨價值觀與政治意識形態的判斷及選擇問題,也不會是大陸對台的政經圍堵與施壓能否奏效,能否讓蔡英文總統往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政治立場方向靠攏的問題。當然,更不會是民進黨會不會藉機搞任何形式的台獨問題,而是雙方主政單位願不願意放下政治成見與偏見,以兩岸人民的生存發展的權益與福祉為本,用同理心來實事求是務實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共同找出雙方現在最大的政治共約數,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局不會產生逆轉,讓兩岸關係的互動交流與合作發展可以為繼,可以承先启後,更可以繼往開來。

  正因為如此顯而易見的政治道理及兩岸情勢演變態勢,大陸當局是應該好好考慮對台策略必須有所調整,不該繼續堅持要蔡英文政府只能接受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核心意涵,反而應該有所退讓,用類似謝長廷曾經提出的“兩岸同屬一個中華”論述主張來爭取蔡英文政府的接受與認同,這是目前兩岸主政當局可能可以各讓一步的政治公約數及替代方案,也是盱衡目前兩岸冷和平或冷對抗現狀可以相互解套的政治台階!

  小結:兩岸各打50大板的僵局解套危機

  蔡英文總統的維持現狀與在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相關法律下推動兩岸事務的論述主張,大陸國台辦以未完成的答卷來加以回應,便是保留雙方可以進一步相向而行的對接善意空間,照理來說,往後的發展原本是應該有更積極正向的政治氛圍可以營造,為兩岸和平發展大局創造更可想像期待的契機。殊料,後來因為雄三飛彈烏龍試射、大陸客火燒車事故與南海仲裁事件結果一連串發生,兩岸關係發展愈來愈僵,導致雙方的政治立場與態度漸趨轉硬,在台灣參加國際民航組織年會(ICAO)問題上翻桌攤牌,互控對方的不是,兩岸關係更加急轉直下,雙方已經瀕臨破裂的政治互動與互信關係更加雪上加霜,就連外界原本預期蔡總統國慶講話會有善意的對中立場宣示態度也因此政治氛圍而化為烏有,兩岸關係的政治僵局似乎更加難解。

  這樣的發展結果究竟對誰有利?兩岸主政當局其實是該各打50大板,怨不得誰。畢竟,如今雙方敵意螺旋上升的兩岸關係現狀,的確是雙方各自當家政府部門寸土不讓的政治態度及作為所造成的結果,明知只會互蒙其害卻一再的放任問題滋生蔓延,總是想要藉由民粹政治的壓力來逼迫對方就範,或者作為穩定內部各自政治需要的工具,最後自然就讓這股政治勢力趁勢延燒,終至難以遏止滅火!

  是以,縱使兩岸問題國際化的情形正在上演,為了避免兩岸關係發展遭受外力的政治扭曲或利用,兩岸主政者是應該可以主動向對方伸出政治橄欖枝來共同協商處理包括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的政治模式與爭議,並對南海、東海等區域安全事項創造共同合作的政治基礎,更可以就兩岸南向問題尋求互補合作的共利路徑,倘若雙方都能夠在“兩岸同屬一個中華”的政治基礎上各自有所退讓,則有何愁這些棘手的政治議題不能操之在己呢?這才是兩岸如何化干戈為玉帛、如何化危機為轉機、如何共同撲滅兩岸極端化的政治民粹情緒以避免可能的政治對撞發展、最好的兩岸和解合作政治方案!這也應當是雙方目前都需要共同負起的政治責任與義務。“兩岸同屬一個中華”或者其他類似的兩岸關係新思維與新定位的各讓一步,或許就是現階段兩岸可能可以各自解套的方向與方法吧。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6年11月號,總第227期)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