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如蔡英文上台,兩岸將出現高度緊張、中度交流、低度合作的局面。 |
中評社╱題:台灣變局後的兩岸關係發展趨勢分析 作者:王海良(上海),上海社科院世界中國學研究所執行所長、研究員
2015世界不太平
進入2015年以來,世界更加不太平,不安全感彌漫國際間。經濟領域一直起伏不定,全球股市猶如過山車翻來覆去,沖頂探底,不斷在考驗世人的神經,探測人們的定力。美國不再是一支獨秀了,但中國也不是風景獨好,而是兩國一起領跑,各有千秋。在世界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中,中國和美國的經濟表現堪稱世界的福音。今年的國際動盪被一股洪大的難民潮推向了高點,歐洲的平靜被打破了,歐洲人內心的矛盾也加劇了,他們開始準備為遙遠的中東動盪埋單,同時又擔心自己的優質生活受到破壞。難民潮引起了歐洲國家的憂慮,也引發了歐美之間的嫌隙,還引導人們反思西方的中東政策。中東難民潮是由敘利亞內戰產生的,而敘利亞問題絕不是孤立個案。無論是美國意欲推翻敘利亞政府,還是西方聯手打擊伊斯蘭國,都沒有把敘利亞人民放在第一位,以至於釀成人道主義危機。俄羅斯做法卻相反,既向敘當局出售武器,也向敘派軍事人員,令美國大失顏面,但又無力阻攔。我們看到,繼出兵收回克里米亞之後,俄羅斯該出手時就出手,又一次伸出了拳頭。如果美國不接受這一現實,美俄就會發生一場惡鬥,而美國顯然不想承擔巨大風險和代價。再看西太平洋,從朝鮮半島到麻六甲海峽,幾乎沒有風平浪靜的地方。朝鮮絲毫沒有放鬆自己在核問題上的立場,朝核談判陷入僵局,南北大小摩擦隔三差五發生,最近一次相互炮擊事件險些釀成大禍。東海地區危機潛伏,嚴重性不容忽視。就在中國隆重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並舉行舉世矚目的大閱兵之時,在首相安倍的推動下,日本國會不顧數以萬計日本民眾夜以繼日的抗議,強行通過了修改“集體自衛權”的法案,確定了日本向海外出兵動武的合法性,並可能走向修改憲法。這對東亞戰略格局和安全格局都帶來了威脅,直接消弱了中國的安全,徹底消費了有關方面和人士為緩和中日關係所做的努力,給兩國關係籠罩了濃重的陰影。
與此同時,南海也不祥和,一些國家或非國家行為體正在設法與中國“鬧”,美國則不時放話暗批中國,聲稱要派軍機、軍艦進入南海巡邏,否則就是中國違反了國際海洋法。南海領土糾紛有複雜背景,應該由相關國家和平解決,但美國以維護航海自由為由,公開插手,網羅盟友,開展軍演,進行威懾。美國看似站在道德高地上,其實總把自己的國家利益放在首位,所以美國的漂亮說法得打個折扣。
中美高峰會防止戰略誤判
這個混亂的世界需要良好的治理,最適合的主要治理者無疑是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經濟體——美國和中國。經歷過今年的亂象,世界終於迎來了中美兩國領導人的高峰會談,習近平於9月22日啟程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兩國領導人首先談了雙邊關係大方向問題,進行“戰略交底”,增進戰略互信,防止戰略誤判。共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是“習奧會”的主要議題,把這兩個大國帶進合作多於對抗的雙邊關係中去,這對全世界都有好處。兩國領導人也就雙方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和地區事務交換了意見,減少了誤解,達成了諒解,如網路安全等。不過,中美兩國還得掃除籠罩在頭頂陰影——南海爭端等。而這與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或“亞太再平衡戰略”有內在聯繫。南海爭端是美國的心頭之患可能言過其實了,但美國一段時間以來確實表現得很焦急,其內心焦慮溢於言表。美國需要在南海維持所謂戰略平衡,也要維護國際航行安全,還要維持其公正形象,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美國也要理解中國的主張和訴求,要相信中國的宣示和動機,不要誤判,更不要挑事,要創造有利條件讓相關當事國處理它們的分歧。
應對台灣變局的思考
習近平訪美期間,台灣問題沒有被擺在突出地位,美方重申了三個聯合公報和“台灣關係法”,中方表達了堅持一中原則的基本立場。台海會不會發生變局似乎不太引人注目,似乎表明中美雙方都心中有數,充滿了定力。但台灣島內政治有其特殊性,未必不會發生嚴重影響東亞地區穩定和安全的事件,故人們不能不認真對待。假如明年一月的選舉結果是民進黨獲勝,蔡英文上台執政,台海發生動盪的可能性是誰都不能排除的,中國大陸要為之做好準備,美國也不能掉以輕心。或許美國以為自己有能力約束民進黨當局,免蹈阿扁時期的覆轍,尤其是一個受西方教育和薰陶的女性領導人執政,相對比較令人放心,但美國不應當忽略台獨原教旨主義勢力的影響力,最好對不利局面做好準備。
從島內選情看,蔡英文代表民進黨上台執政的可能性顯而易見。國民黨不惜廢除對洪秀柱的提名參選,重新推出黨主席朱立倫帶職參選,與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抗衡,但從各方綜合評估來看,國民黨翻盤勝算不大。就選後兩岸關係發展趨勢而言,假如國民黨繼續執政,變化不會太大,因為國共兩黨交流合作的政治基礎是“九二共識”,基於這一政治基礎之上的兩岸關係應該有較大的包容空間和運作空間。然而,假如是蔡英文上台執政,兩岸關係就可能發生動盪,因為她不承認“九二共識”,她身後的黨沒有放棄台獨黨綱,她身邊的智囊和政客多半會利用中美矛盾和西太平洋局勢渾水摸魚。因此,兩岸關係將走到一個重要轉捩點,2016年以後一段時間的兩岸關係發展趨勢可能不是亂雲飛渡,撲朔迷離,而是烏雲密佈,頗為堪憂。
在東亞國際關係緊張的背景下,台獨勢力可能膨脹,鋌而走險。即使蔡英文當局加以約束,恐怕也難以消除其負面影響。這將迫使大陸強力回應,給予打擊。比如修訂《反分裂國家法》,制定更具體、更可行、更嚴厲的條款,有力地遏制各類台獨行徑。
假如蔡英文當局在所謂智囊的引導下做出具有台獨實質的事,大陸當然可以還以顏色,採取有效舉措,對其施加壓力。比如經濟上暫停一些項目;交流上降低層級、縮小範圍、減少人數;國際上嚴控活動空間。
可能有些人以為,蔡英文當局可以重新啟動“南進政策”,去東南亞尋求投資空間,再考慮加入美國所主導的TPP, 可以開闢更大發展空間,減少對大陸的依賴。這恐怕是脫離實際的想法,李登輝、阿扁南進不成,蔡英文就能行?加入TPP雖然可能在政治上增進台美關系,但在經濟上對台灣有多少利益和多大操作難度還是未知數。值得一提的是,鑒於TPP的性質,大陸不可能不有所警惕,甚至得把台灣加入亞投行與台灣加入TPP一起評估。台灣當局不能只想獲利不預設風險。即使重新南進產生效果,加入TPP很有用,也不能抵消兩岸經貿關係對台灣經濟的價值,假如兩岸關係發生動盪波及甚至破壞了兩岸經貿現狀,受害的將是台灣民眾。進而言之,蔡英文要想獲得連任,不搞好兩岸關係恐怕是不太可能的,這一點蔡英文及其智囊們必須掂量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