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岸關係前景充滿了不確定性 |
中評社╱題:當前兩岸關係面臨的主要挑戰剖析 作者:修春萍(北京),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
蔡英文當局上台執政5個月,兩岸關係便被拖入全面僵冷之局,不僅前景不明,各種風險亦時隱時現。蔡英文當局取得執政權後,表面上刻意做出不挑釁、不沖撞的姿態,而在實際運作中,卻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並有計畫、有步驟地將其台獨理念在不同領域轉化為施政措施,以所謂柔性手法大搞事實台獨。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因此遭到破壞,兩岸關係前景充滿了不確定性,風險系數隨之陡然倍增……凡此種種對兩岸關係未來發展構成了一系列嚴峻的挑戰。
挑戰一:陷於僵局的兩岸關係將何去何從
1949年由於中國內戰原因以及外部因素的介入、干擾,台灣海峽兩岸被人為分隔了半個多世紀,其間,兩岸經歷了軍事對峙、相互隔絕、接觸往來、緊張對抗之後,在幾代中共領導人和全中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大多數台灣民衆的支持下,終於走上了和平發展道路,打開了實現國家和平統一的通道。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明確所指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維護兩岸和平、促進共同發展、造福兩岸同胞的正確道路,也是通向和平統一的光明大道。……”①。但是,今年年中,島內政局發生重大變化,蔡英文代表的民進黨取代國民黨上台執政。由於蔡英文當局頑固堅持台獨立場,拒不承認“九二共識”,致使在和平發展軌道上平穩前行達8年之久的兩岸關係受到嚴重沖擊,兩岸間原本熱絡的交流、交往驟冷,官方的溝通機制停擺,正在展開的各項互利合作也處於停頓狀態。
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遭到破壞。兩岸關係由熱變冷,由活轉僵,蓋因蔡英文當局不承認兩岸曾於1992年在香港就一個中國問題達成了共識,而這個後來被稱為“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正由於“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界定了兩岸關係的基本屬性,規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所以它自然成為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失去了這個政治基礎,兩岸關係不要說和平發展,就連常態穩定都難以維持。馬英九總統當局執政8年間,兩岸雙方在共同堅持“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建立起一定程度的政治互信,兩岸關係則由良性互動逐步進入了和平發展的軌道。這期間,兩岸公權力機構建立了機制性的溝通協商管道,兩岸各領域交流互動頻密開展,經貿合作全面深化,民間社會交往不斷擴大,就連最為棘手的台灣參與國際活動問題也在協商的基礎上部分得到妥善安排。而在堅持台獨理念的民進黨再次上台後,蔡英文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結果造成大陸國台辦與台灣“陸委會”的溝通機制、海協會與海基會的協商機制應聲停擺;隨著蔡當局取消“微調課綱”,及在歷史、文化領域進行“去中國化”等“柔性台獨”政策的推行,兩岸關係整體氛圍由好轉差,民間交流互動的熱度也明顯降溫;在蔡英文當局大肆叫嚷要“擺脫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推行“新南向政策”的同時,兩岸間若干經貿互利項目,以及通過協商對話讓台灣以適當方式參與政府間國際組織活動的相關安排也都無法延續……蔡英文當局以其所做所為把兩岸關係從和平發展的主航道引向了對峙甚至對抗的激流險灘,致使未來的兩岸關係充滿了變數和風險,這是兩岸關係目前面臨的最為嚴重的挑戰。
制約台獨的力量仍然強大。當然,影響兩岸關係向好或向壞的因素比較複雜,兩岸關係狀況是多因子綜合反應的結果。這些因素有大陸,有島內當局,也有兩岸民間力量,還包括若干國際因素;就時間而言,有中、長期的,也有短期的。在這些交織在一起又不時變化著的因素共同作用下,兩岸關係的態勢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表現也不盡相同。當下,雖然蔡英文當局在台獨理念的促動下,否認“九二共識”,不惜從根本上動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試圖改變過去8年間由作用於兩岸關係的各種因素共同促成的兩岸和平發展的整體態勢。但細究影響兩岸關係的各方面因素變化不難發現,除了執政當局兩岸政策的消極作用日益顯現外,其他支持與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力量仍相當穩定。中國大陸繼續以堅定意志、堅強決心反對台獨、維護來之不易的兩岸關係和平、穩定局面與發展成果。國際社會希望台海局勢穩定仍是主流。更重要的是,台灣島內的支持和平發展的社會基礎不僅依然存在,而且相當堅實。從島內民意看,主流民意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態勢並未因民進黨當局上台而發生改變,各民調機構的調查數據均顯示,贊成與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佔大多數,這也是蔡英文當局一再表示要維持兩岸關係現狀的主要原因。《聯合報》9月公佈的民調數據顯示,不滿意蔡英文當局上台以來處理兩岸關係表現的民衆達到48%,滿意的只有31%。②同一民調還顯示,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本身或有親友與大陸人士結婚,三分之一的人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到大陸念書,30%的人願意到大陸工作,超過20%的人願意到大陸創業。這些數據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島內民衆對兩岸關係的基本態度。
從現實看,近幾個月來,先有深受兩岸關係趨冷影響的台灣旅遊業者走向街頭抗議蔡英文當局的兩岸政策,後有8個台灣縣市長組團訪問大陸,尋求雙方互動合作機會,顯示了島內基層社會存在的與大陸加強交流合作的需求與願望。從島內政治力量方面看,9月初,最大在野黨國民黨舉行第19次全代會第4次會議,會上通過的政策綱領中強調,要“促進兩岸交流,追求台海和平”;“積極探討以和平協議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可能性,扮演推動兩岸和平制度化角色,確保台灣人民福祉”。③這些事實足以說明,數十年來逐漸積累起來的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社會基礎,並未因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政治基礎的喪失而弱化。
確保兩岸關係發展不脫離和平統一的大方向。目前,兩岸關係毫無疑問面臨著脫離和平發展軌道、偏離和平統一方向的風險,但同時規定兩岸關係走向的力量也十分強大。回首兩岸關係歷程,大陸提出和平發展的思想,正值台灣島內台獨活動猖獗、兩岸關係高度緊張之際,正是因為走和平發展道路符合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符合兩岸同胞利益,所以得到島內大多數民衆的支持。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以及國際社會的普遍肯定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最終成為現實。“反獨遏獨”、發展兩岸關係的過程既是在島內構建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社會基礎的過程,也是為形成和平發展政治基礎創造條件的過程。而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實踐表明,有了政治基礎,兩岸關係才可能出現突破性深入發展;兩岸關係的日益密切反過來又進一步鞏固島內支持和平發展的社會基礎。正因為此,針對民進黨再次上台所引起的台灣島內政局變化,以及兩岸關係面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表示,“今年以來,我們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我們的對台大政方針是明確的、一貫的,不會因為台灣局勢的變化而改變宣示了我們黨和政府以及全國人民反對'台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意志和決心”。張志軍強調“我們將繼續堅持體現一中原則的政治基礎,維護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爭取國家和平統一的前景”。④只要我們堅信有能力克服當前困難,將兩岸關係再導入和平發展的軌道,並向和平統一方向繼續邁進,那麽未來一段時間需要認真面對以下幾個課題:一是更有力地“反獨遏獨”,確保兩岸關係在一個中國的框架內運行;二是在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失去政治基礎的情況下,進一步擴大島內支持和平發展的社會基礎。三是團結島內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共同努力重建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將被民進黨當局偏離了航向的兩岸關係之輪,導正回和平發展的主航道上來。
挑戰二:對柔性事實台獨的應對與反制
秉持台獨立場的民進黨再次取得執政權,不可避免地會對兩岸關係造成沖擊,而其政策推行方式甚至領導人風格都會對兩岸關係的發展前景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在當前情勢下,民進黨當局重走阿扁時期的沖撞式激進台獨路線的空間受到外部環境的限制,遭到極大壓縮,以另一種方式推行台獨分裂政策不僅是蔡英文個人行事風格所致,也是其不得不的選擇。事實上,蔡英文代表民進黨競選台灣領導人職位以來所做出的政策宣示,以及執政以來推出的涉及兩岸關係的政策措施已清楚表明,她謀求走所謂柔性台獨路線,試圖以不硬性沖撞和不直接挑釁的方式,漸進式地逐一落實台獨政策、接近台灣“事實獨立”的目標。
蔡英文當局以所謂“溫和柔性”方式落實事實台獨。蔡英文當局接受阿扁走台獨冒險路線失敗的教訓,改以表象溫和、不直接沖撞的方式推行“台灣事實獨立”,她不僅再三表示要維持兩岸關係現狀、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在言語上、在行動上也保持一定克制,進行適度收縮,避免沖撞大陸政策容忍底線。而與此同時,蔡英文當局則有計畫、有步驟地著手全面切斷台灣與大陸包括歷史的、文化的、內在的與現實的聯系,企圖從根本上擺脫對大陸的依賴,從內在和外在,全方位地謀求台灣的事實“獨立”。在思想、文化領域,蔡英文當局任用深綠人士出任文化、教育機構負責人,廢除馬英九總統時期出台的“微調課綱”,取消遙祭“黃帝陵”紀念慣例,處心積慮地“去中國化”;在經濟領域,積極尋求加入美國主導的TPP,大力推動“新南向政策”,發展與東南亞、南亞國家關係,意圖籍此兩個渠道,擺脫對大陸的經濟依賴,提升台灣的“經濟自主性”;在島內政治領域,通過推動所謂“促進轉型正義”、“處理不當黨產”,借清算國民黨,斬斷兩岸歷史聯系;在涉外領域,使用“台灣總統”、“台灣代表”等稱號,推動宣傳台灣特色的“公共外交”等,凸顯台灣作為不隸屬於中國的“獨立國家”的事實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