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烏克蘭戰爭給台海兩岸的啓示
http://www.CRNTT.tw   2022-06-06 00:14:34
 
  叁、拜登重建美領導地位

  拜登曾表示,烏克蘭戰爭是代表一場“專制與民主之間的真正鬥爭”,這就把中俄一起打入了敵對陣營。不可否認,冷戰初期的國際體系,確是建立在兩大意識形態陣營對立的基礎上,但地緣政治利益隨後打破了價值和制度的鴻溝,形成中美蘇戰略三角關係。中蘇同屬社會主義國家,但中共為了安全利益而“聯美制蘇”;美國為了“聯中制蘇”,不惜與制度不同、價值觀不同的中共接觸。

  “蘇東劇變”後,美國成為世上唯一超強,但卻陷入一場非傳統安全的戰爭之中,反恐和金融海嘯都讓美國元氣大傷。川普執政是美國外交政策的一個重大轉折,他的“退群”行動使西方聯盟群龍無首,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俄軍侵烏為美國重建大西洋聯盟關係,提供了一帖“強力黏合劑”,這是拜登的競選承諾,他要恢復因前任“單打獨鬥”而日趨式微的美國世界領導地位。

  拜登政府不會衹關注歐洲,他試圖讓美國的亞洲盟友相信,華府不會因歐洲有事而忽略印太地區的重要性。拜登今年三月在與來訪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會談後舉行的記者會上,至少6次提到“印太地區”。事實上,拜登上任後即積極透過“三四五”,即澳、英、美“三方安全聯盟”(AUKUS),美、日、澳與印度“四方安全對話”(Quad),以及澳、加、紐、英、美“五眼聯盟”(FVEY),來推動其前任留下的印太戰略。

  印太戰略的一個主要目標是遏制中共。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3月30日在安徽屯溪會晤。王毅在會上指出,“2022年以來,中俄關係經受住國際風雲變幻新的考驗,保持著正確前進方向,體現出堅韌發展趨勢。雙方發展雙邊關係的意願更加堅定,推進各領域合作的信心更加牢固。”  

  中共重視與俄羅斯的關係,習近平上任後就把莫斯科作為首次出訪的對象。普丁因發動侵烏戰爭成為眾矢之的,特別需要中共的支持,但也讓中共的立埸相當尷尬。有人認為中共基於本身的利益,不應在這場烏克蘭戰爭中,被俄羅斯“綁在一起”,成為美國施壓的對象;但目前中俄關係處在最佳狀態,雖然雙方強調“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但如果美國在意識形態和地緣政治兩方面,進一步深化與中俄兩國的對抗,則為了因應新的情勢變化,我們不排除有中俄聯合對抗美國的可能。

  亞太地區最有可能成為中美兩國從對抗升高為衝突的戰埸。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於今年3月26日訪問美國,他與拜登舉行會談後表示,烏克蘭戰爭影響亞太地區,這個地區存在潛在熱點和爭議議題,若不善加管控,可能升高為公開衝突。

  李顯龍雖未明白指出,但台海應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熱點。英國《經濟學人》就形容台灣為“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烏克蘭戰爭雖暫時轉移外界對台海的注意力,但兩岸緊張情勢並未因此出現緩和的跡象。川普即認為,烏克蘭災難之後,下一個就是台灣。

  肆、“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

  川普的評論令台灣內部許多人感到不安,所謂“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說法,隨即在台灣和國際社會,引起廣泛討論。 我認為台灣與烏克蘭的內外處境,確有下列三項共通之處:

  第一、台灣與烏克蘭內部皆存在不同程度的民族、文化與國家“認同”問題。莫斯科指責烏克蘭實施“去俄羅斯化”;北京則認為台灣進行“去中國化”。

  第二、台灣與烏克蘭皆具重要戰略地位。烏克蘭為俄國與西方交匯前沿,被視為俄羅斯的安全緩衝;台灣位居“第一島鏈”,有西方專家指出,如果中共統一台灣,在西太平洋地區投射力量可能更自由,甚至有可能威脅到美國遠至關島和夏威夷的軍事基地。

  第三、台灣與烏克蘭分別面對中、俄兩強,都處在與對方實力極不對稱的情況下。台、烏除思考“不對稱作戰”外,為了維護自身安全,都期待美國與其盟國能提供必要的防衛協助。

  但台灣不是烏克蘭,中共也不是俄羅斯,美國在台、烏的利益更不一樣;但異中有同,同中有異,台灣面臨的安全困境,可能比烏克蘭小,也有可能更嚴重。

  從俄羅斯在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的經驗,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對俄軍再次入侵應有心理準備;但美國與西方的“按兵不動”卻讓他情何以堪。因為,根據1994年12月簽訂的《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在烏克蘭交出核武器後,現有領土的獨立和主權應受尊重,並且免於受到武力等方式的威脅。烏克蘭現在的處境,像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拜登不會忽略台灣在中美戰略競爭中的價值。拜登不僅承續前任支持台灣的政策,並把台灣視為他“民主聯盟”的重要一員。拜登在許多外交場合講話時提到台灣,並且成功促使美國的亞歐盟國領袖,在與他會面發表的聯合聲明中,公開表示對台海和平穩定的關切。在烏克蘭戰爭的緊張時刻,拜登政府於2月28日派遣一個由參謀首長聯席會議前主席穆倫(Mike Mullen)率領,成員包括卸任的美國國防與國安官員在內的代表團訪問台灣,目的即在表達對台灣的支持。

  台灣關切的是一旦中共對台用武,美國會採取什麼樣的反應。拜登政府對此一直維持“戰略模糊”,這讓台灣有些人“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烏克蘭因地理位置並未直接觸及美國的安全利益,美國不願出兵,而是依賴北約多邊組織相助;但美國基於本身的地緣戰略利益,卻有出兵台海的可能性。一旦美國決定出兵,衹能靠像日美安保這樣的雙邊條約來分擔防衛責任。有軍事分析家認為,美國在日本南部距離台灣幾百哩的軍事基地,以及駐紮東京附近的美國第七艦隊,可以迅速採取干預行動。

  伍、兩岸從烏戰汲取的教訓  

  兩岸關係有其特殊性,不同於俄烏之間的關係。中共對台政策有自已的一套整體規劃,仍以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為主軸,不會受到烏克蘭戰爭的影響;但從軍事觀點看,中共會從烏克蘭戰爭的過程,汲取一旦決定對台用武時的作戰經驗,包括交戰雙方的用兵、外力可能作出的反應,以及中共必須付出的代價。

  烏克蘭戰爭改變了台灣民眾對美國協防台灣的看法,也加強了台灣自我防衛的意識。TVBS民調中心3月23日發佈了一份《俄烏戰爭與兩岸議題民調》,顯示若兩岸發生戰爭,有55%民眾不相信美國會出兵協防台灣,高於30%的相信,另外14%沒有表示意見。整體而言,民眾相信美國會出兵協防台灣的比例較十年前低了將近三成。未來如果兩岸發生戰爭,有62%民眾表示願意為保衛台灣而上戰場,但也有26%民眾並不願意為保衛台灣而戰,另外11%沒有表示意見。

  我認為兩岸從烏克蘭戰爭得到的啓示,不應衹是“備戰”,而是如何“避戰”。俄烏作戰的結果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兩岸都不應輕啓戰端。《外交家》(The Diplomat)2021年11月9日曾刊登國際學者穆春山(Mu Chunshan,音譯)的一篇評論文章,他認為真正希望台海開戰的,其實是下列三類族群:

  一是為了阻止中國發展,激烈表態幫助台灣的西方國家人士; 二是相信即使台灣獨立,中共也會因為代價太高而不致動武的“台獨理想派”;三是天真的中國愛國主義者。在他們心中,即使開戰會帶來龐大損失,但衹要收復台灣,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近年兩岸關係緊繃,引起新加坡政府的關切。李顯龍此次訪美期間,即在“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FR)的對話會上,談到了台灣問題。李顯龍表示:“我們都希望看到台灣的現狀能持續下去,如果有改變,絕對不能以暴力或非和平方式。這很難處理,不僅牽涉經濟、戰略問題,也關乎政治和當地民眾的感情。所以這是長期才能處理的事。”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李顯龍畢竟是全球華人社會的傑出政治領袖,深刻瞭解兩岸的政治形勢和兩岸人民的想法。新加坡多次在海峽兩岸官方交流中擔任第三方角色,包括1993年的“辜汪會談”和2015年的“馬習會”。身為地主國,新加坡能以細膩的外交手腕,協調極具敏感性的兩岸對話問題,結果賓主皆歡,可說相當不易。

  穆春山指出,台海開戰必定影響數十億人的生命安全,必須避免戰爭即將來臨的想像,這衹是迎合了少數人的利益。至於如何跳出危險境地,穆春山提議,華府、北京和台北當局均須冷靜下來,並由一個調解方負責為局勢降溫,而新加坡不失為一個選擇。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2年5月號,總第293期)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