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印太願景:不穩定時代所建構的穩定戰略?
http://www.CRNTT.tw   2020-08-17 00:08:18
  中評社╱題:“印太願景:不穩定時代所建構的穩定戰略?” 作者:王崑義(台灣),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教授

  最近國際上一系列看似沒有連結性的事件,其實還是緊扣著美國推出的“印太戰略”,這個戰略是由一種“菱形”的板塊所構成,“大菱形”可以從美國、日本、印度、澳洲畫出一個戰略地圖,內部還有一個“大戰略三角”,即台灣、日本、印度所畫出的對中國的“亞洲北約”遏制線,等於在中國的東北方、東南方,再加上印度所處的西南方,分點遏制中國在軍事上的動作。

  一、南海起風雲

  2020年7月份以來,南海區域一時之間又變成全球矚目的熱點。在新冠肺炎還沒稍歇之時,美中的軍事動作又在南海展開較量,再加上周邊國家與地區跟著喊燒,使得南海的情勢讓人憂心是否會無端的釀起烽火。

  首先是中國解放軍從7月1日到5日在西沙群島舉行軍事演習。7月4日,美國也派出兩艘航空母艦“雷根號”與“尼米茲號”,以及4艘隨行軍艦進入南海,在美國國慶日當天於菲律賓海域,也舉行海軍近年來最大的軍演,頗有對解放軍“秀肌肉”的意味。

  其次,澳大利亞7月1日也公佈了兩份重要的軍事文件,即《2020新版國防戰略》(2020 Defence Strategic Update)和《軍力架構計畫》(Force Structure Plan)。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說明,這是應對美、中日益加劇的緊張關係,澳洲將大幅增加軍費開支,並把重點放在印度太平洋地區。

  第三,台灣外交部7月3日宣佈,與美國政府協商後獲得同意,將在美國關島恢復設立“駐關島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這是繼7月2日台灣與索馬利蘭將互設代表處消息傳出後,台灣在外交上又宣佈有新的突破訊息。台灣駐關島辦事處於2017年暫停運作,台灣外交部宣稱考量預算自2018年逐年成長,台美關係升級成“全球合作夥伴”,且太平洋戰略地位愈趨重要,因此決定於2020年恢復設立駐關島辦事處。

  第四,台灣從7月13日起舉行年度大規模的“漢光36號”演習,其中尤以採取連兵營的“反登錄作戰”最受矚目。很明顯的這是針對日本媒體報導,中國解放軍將在8月份舉行東沙島“奪島”演習所做的應戰準備,使得過去常規的軍演,變成有特定目標的演習,徒增兩岸的火藥味。

  第五,美國國務卿蓬佩奧7月13日發表聲明,明確宣佈美方認為北京提出的涵蓋南海大部分海域的離岸資源權利主張是“完全不合法的”,美方也不承認北京所涉的曾母暗沙為中國最南端領土的說法。……認為中國的“九段線”違反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中國駐美大使館和中國外交部7月14日對美國的聲明均表示堅決反對,還敦促美方應停止在南海問題上製造事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更在社交媒體推特連發11條推文澄清事實,形容蓬佩奧的聲明又一次證明了美國離間中國與其他南海沿岸聲索國的企圖。

  第六,日本防衛大臣河野太郎7月14日在內閣會議中,報告“2020年版防衛白皮書”內容。報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中國等國家為營造利己的國際秩序,使得國家間戰略競爭趨於明顯,中國也在釣魚台海域執拗地企圖片面改變現狀。白皮書還認為,國際局勢已起大變化,日本周邊環境急遽增加不確定性,防衛省扮演的角色及活動的範圍擴及太空、網絡、電磁波等。

  中國的反應是認為,這份“白皮書”根本是“黑材料”,充滿偏見和假資訊。中國認為,日本“2020年版防衛白皮書”中,稱中國憑藉武力在東海、南海單方面改變現狀,通過“一帶一路”合作攫取軍事基地,以抗疫援助為手段謀求自身政治經濟利益等,充分暴露了日本某些勢力的陰暗心理,中國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

  第七,在美國又開始“炒作”南海問題。美國國務院再度發出聲明,渲染南海地區緊張局勢,挑戰中國與地區國家關係;日本“亦步亦趨”,發佈2020年版《防衛白皮書》煽動“中國威脅論”。而此時,英國也“唯恐天下不亂”,被認為也計畫來東亞“拱火”,或許是種“刷存在感”的用意。

  這項信息是由英國《泰晤士報》7月13日所報導,英國軍方已制定計畫向遠東派遣“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與美、日進行三國聯合軍演。這是該航母的首次遠程航行,造價31億英鎊(約合272.3億人民幣)的航母也將成為明年初英國海軍航母戰鬥群的核心。

  這幾項看似沒有連結性的事件,其實還是緊扣著美國推出的“印太戰略”,這個戰略是由一種“菱形”的板塊所構成,“大菱形”可以從美國、日本、印度、澳洲畫出一個戰略地圖,內部還有一個“大戰略三角”,即台灣、日本、印度所畫出的對中國的“亞洲北約”遏制線,等於在中國的東北方、東南方,再加上印度所處的西南方,分點遏制中國在軍事上的動作。

  從這樣的“戰略構圖”來看,原本沒有多少連結意義的諸項事件,就有它們的意義存在。

  二、美國“印太戰略”從無形變有形

  當然,要討論這些事件的意圖,我們還是有必要對我過去一再提過的內容溫故知新。

  這就是2019年美國國務院所發佈的“自由開放印太戰略共享願景”報告中所明白指出的,川普政府正在加強和深化與印太地區理念相近國家的夥伴關係,包括同盟國、東協與印度等。此外,美國也和湄公河地區的國家、太平洋島國、南亞國家,以及台灣和其他夥伴共同面對新興挑戰。

  報告在關於“雙邊夥伴關係”部分還指出,美國對印太地區的願景和作為,是“緊密結合”(aligns closely with)日本的“自由開放印太概念”、印度的“東進政策”、澳大利亞的“印太概念”、韓國的“新南方政策”,以及台灣的“新南向政策”。

  為了把台灣的“新南向”納入“印太戰略”的範圍,美國就急於讓台灣在關島恢復設置辦事處,以便美台在軍事上更緊密連結。

  事實上,台灣在關島恢復設立“駐關島台北經濟辦事處”,目的當然不是為了觀光的目的,以現在新冠疫情還沒結束,各方都還處在鎖國的境地,這時台灣恢復設置辦事處,根本沒有意義。然而,若從關島是美軍第二島鏈的重要基地來看,此時台灣在美國軍事基地裡面設立一個經濟辦事處,意義就不一樣了。

  從體系作戰、或是“全球資訊柵格”(Global Information Grid,GIG)的角度來看,台美在關島所做的軍事連結,主要還是放在“體系作戰”的目的。

  “體系作戰”是中國解放軍所使用的名詞,而GIG是美軍的名詞。兩者的內容與範圍幾乎完全一致,但彼此對抗,全世界僅有美中兩國具備完整的GIG作戰能力。

  GIG是美國國防部於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建設的一種資訊整合基礎建設,也就是延續C4ISR系統、在全球範圍傳遞資訊的縱橫交錯“柵格狀”系統(或稱蜂巢式結構),和過去點對點的“線性”系統、和孤立的“樹狀”系統不同。GIG基本設想是建立“隨插即用”的資訊交換系統,就像電力網一樣,使用者衹要接入自己的終端,所需資訊就會以透明的方式傳遞。

  GIG的內容包括:實現資訊優勢所必需的全部自有的及租用的通信和計算系統,以及服務、軟體、資料、安全服務和其它相關服務。GIG為所有工作地點(基地、崗哨、營地、月台、設施、移動平台、陣地、作戰單元)提供資訊與能力。還有,GIG能夠為聯軍、盟軍及非國防部使用者和系統提供介面,最終形成戰鬥支援。

  如果美軍和台灣的國軍能夠結合成一個資訊聯通,那麼戰時相互支援的能力就會加強,台灣作為“印太戰略”的一員,也能扮演好中國大陸東南方最前沿的遏制者,美國就更可以騰出手來對付解放軍的航母,讓解放軍無法實現“反介入”的作戰目標。

  所以,台灣在關島復設辦事處,從軍事層面來看,意義就大不凡。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