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展望
(一)兩岸關係
首先從兩岸關係來看。藍綠陣營各自的立場相當明確:藍營接受“九二共識”,希望能重塑兩岸互動的政治基礎,進一步推動交流和發展;綠營則拒不接受“九二共識”,“抗中”的同時又向美國一面倒,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造成嚴重危害。正因為藍綠雙方涇渭分明而又針鋒相對,所以兩岸關係往往是藍綠選戰對決的主軸;“抹紅”對手、煽動“恐中”情緒也成為民進黨在選戰中的慣用伎倆。有三方面因素很容易挑動選戰期間島內對兩岸關係的敏感神經。
其一,是“斷交”的因素。自九月份以來,所羅門、基里巴斯等國家陸續結束和台灣的“外交關係”,并尋求和大陸建交。雖然這是意料之中的趨勢,也是兩岸關係喪失政治基礎後的必然結果,但畢竟是在島內大選期間發生,對選情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若藍營不能有效掌握相關議題的解釋權和話語權而讓綠營倒果為因進行宣傳,勢必衝擊韓國瑜的選情。
其二,是美國因素。打“台灣牌”向來是美國牽制中國的伎倆,而蔡英文總統當局為了因應兩岸關係困局,更是向美國一面倒,雙方一拍即合。當前中美貿易爭端還有待妥善解決,特朗普又將開啓自己的競選連任之路,為了美國的經濟利益和自己的政治利益,將會加大使用“台灣牌”的力度。如此一來,在衝擊中美關係之餘,肯定會連帶影響兩岸關係,并不利於韓國瑜的選情。
其三,是香港因素。目前香港的情勢相較於之前已變得較為緩和,但必須強調的是,之前香港情勢緊張混亂的獲益者正是蔡英文總統,在兩岸關係雪上加霜之餘,她卻趁機敲詐取得選舉利益,讓跌至谷底的民調數字止跌回升。所以在未來的選戰中,香港情勢的變化肯定會牽扯島內的選情,甚至不排除蔡英文總統當局為了選票考慮會反客為主、打“香港牌”、主動采取行動讓香港情勢升級。
(二)階層政治與第三勢力走向
在討論完影響兩岸關係繼而牽動選情的可能因素後,接著可以結合階層政治的視角進一步分析。在圖形中,橫軸是指兩岸關係,區別為“友中”或是“反中”的政策立場,縱軸則是社會階層(社經地位),可由高到低排列。如此一來,就可以將台灣選民的生態納入一個二維體系的圖形中。其中,傾向“友中”的一般屬於藍營,傾向“反中”的一般屬於綠營;社會階層高的更多傾向支持國民黨,社會階層低的則相反,更多傾向支持民進黨。所以從圖形中可看到,右側和上方基本上是藍營的勢力範圍,左側和下方則是綠營的勢力範圍。
右上角B的區塊既“友中”,社會階層又高,可以說是國民黨的“硬核”支持群體;左下角D的區塊恰好相反,既“反中”,社會階層又不高,則屬於民進黨的“硬核”支持群體。需要特別說明一下的是右下角C和左上角A的區塊,碰上了兩種屬性間的矛盾(“友中”但社會階層低;“反中”卻社會階層高)。學術研究表明,對大陸態度的影響力會高於階層屬性,所以圖形中將右下角C的區塊劃給藍營,左上角A的區塊劃給了綠營,但由於屬性矛盾的緣故,會削弱在各自陣營中的支持力度。
(圖1)
以上所言是傳統的藍綠勢力劃分,但這次大選卻發生了明顯變化;韓國瑜代表國民黨參選,撬動了兩黨傳統的勢力版圖。從之前競選高雄市長開始,韓國瑜就刻意放低姿態,讓自己的階層屬性下沉,希望能爭取更多“庶民”們的支持。這個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也順利讓高雄由綠轉藍;但韓國瑜所呈現的非傳統國民黨人形象,可能也正是當初與黨中央造成隔閡的關鍵因素。伴隨著韓國瑜的階層定位調整,一方面,增加了藍營在低社會階層群體的支持度,擴大了右下角C區塊的面積;另方面,也流失了上層群體對國民黨的支持,朝向右上角B區塊的方向壓縮面積。
由調整後的勢力分布圖可看出,原本中間上方、傳統上屬於國民黨勢力範圍的區塊,藍營色彩正在淡化;如果再結合原本就沒有特定立場的中間地區,已逐漸形成一整片政治真空的區塊E供各方角逐。對非屬藍綠的“第三勢力”而言,這正是發展的契機;柯文哲等人,也正是看準了這一波情勢變化,發現無論是大選或是立法機構改選都有可乘之機,所以積極下場角逐。在郭台銘參與國民黨內初選失利後,郭、柯結盟的話題炒得沸沸揚揚之際,他們所瞄準的,就是這一片中間偏上、沒有特定立場的廣大票倉。
(圖2)
目前,針對第三勢力的動向,可以提出兩個基本觀察。其一,第三勢力主要角逐的是立法機構席位而非大選。但對於有條件的第三勢力,特別是宋楚瑜的親民黨而言,并不意味著一定不會提出候選人參與大選。參與大選的目標并不是為了當選,而是發揮“母雞帶小雞”的作用,幫助本黨候選人取得更多立法機構席位,宋楚瑜在2016年參與大選的作用就是很好的例證。
其二,第三勢力的發展將攪動大選的選情。第三勢力雖然目標放在立法機構席位,但主要爭取的是上圖中間區塊E的選民,而這批選民正好也是藍綠陣營在大選中無法有效掌握、但卻極力拉攏的同一批人。這批選民的動向,直接攸關大選的成敗。所以第三勢力在爭取立法機構席位的選戰中,無論是議題設定或競選策略,都將直接或間接地攪動大選的選情,增加選舉過程的不確定性。對藍綠陣營而言,大選的節奏更多是隨機應變的遭遇戰,而非傳統板塊對決的陣地戰。
總而言之,在這次的大選中,兩岸關係仍是傳統藍綠對決的選戰主軸。雖然島內許多人民盼望兩岸重回和平發展的正軌,但隨著“斷交”因素、美國因素、香港因素等的複合作用,對韓國瑜的選情而言是利弊互見的。另方面,由於韓國瑜自身階層定位的調整,帶動了階層政治的變化,不僅讓第三勢力有了更多發展的空間,同時也產生更多攪局的可能性,為大選帶來更高的不確定性。隨著大選進程的展開,台灣島內的選戰也將逐漸走向白熱化。未來韓國瑜能否有效應對兩岸關係與相關情勢的變化,并在第三勢力造成的混沌局面中站穩腳跟,進而爭取到廣大中間票倉的選民支持,將是勝選的關鍵。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9年11月號,總第26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