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對大陸台商影響的分析與調研
http://www.CRNTT.tw   2019-07-17 00:11:48
  中評社╱題: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對大陸台商影響的分析與調研 作者:朱磊(天津),天津南開大學教授

  全球產業鏈的改變不一定能夠有效打擊中國的全球經濟地位,相反,特朗普發動對華貿易摩擦,迫使更多企業將投資轉向中國周邊,客觀上加強了中國與周邊國家地區的產業聯繫,“實際上進一步加強了亞洲經濟整合,中國雖因外商外遷損失外資與工作機會,卻強化了其亞洲經濟整合龍頭的寶座。”

  中美貿易摩擦對台企未來投資佈局的影響存在差異化:市場和生產多元化的大陸台灣企業,對中美貿易摩擦的抵抗力較強,既可內部消化加稅影響,也可通過將剩餘生產環節轉移到海外分公司規避風險;但對美出口或代工的大陸中小台企,其產品可替代性較強,也缺乏生產外移的能力,生存壓力較大。

  始於2018年的中美貿易摩擦正在改變原有的國際分工模式和產業鏈構成,在全球範圍內對中美及世界經濟產生長期影響。本文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分析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的深層次原因、演變過程和趨勢、及大陸台商所受影響與應對策略。

  一、美國挑起對華貿易摩擦的深層次原因及演變

  中國通過改革開放和制度創新激發出的經濟活力,充分發揮自身的人才與人力優勢、文化優勢、後發優勢,在不長的時間內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並逼近美國。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於2018年發動對華貿易制裁,中國被動予以反制,中美經濟摩擦產生全球範圍內的深遠影響。

  (一)美國發動對華貿易摩擦動因的生產要素視角

  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劇烈變動,近十年來最顯著的變化特點就是中國經濟規模占世界經濟比重大幅上升,美國面臨被超越的現實挑戰。特別是2008年之後,中國經濟占世界經濟的比重呈45度仰角迅速逼近美國,中國(2017年占世界15%)與美國(占24%)的經濟規模差距在大幅縮小。①在產業結構方面,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的國家,中國製造業產值超過美日總和,且發展勢頭不減,有望幾年內超過G7總和。美國《財富》雜誌統計2017年22大類製造業產值,其中有21大類中國位居全球第一或第二。中國的增長速度和發展前景令美國出現前所未有的焦慮。一旦美國失去了自1894年以來的GDP世界第一的位置,其在貨幣、投資、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和吸引力也會動搖。美國前白宮首席戰略師斯蒂夫·班農(StephenBannon)稱,絕對不能放任中國梯次實現“中國製造2025”、“一帶一路”以及5G等前沿技術領域的相關目標,因為這會導致中國首先變成一個技術強國,然後是一個經濟強國,最終則是一個金融強國。一旦中國達成這一目標,美國霸權的核心,即通過美元體系構建的金融霸權,就會坍塌。②

  美國在與中國的經濟競爭中,如果依賴生產要素投入量的追加並沒有優勢。勞動力供給方面,雖然歷史上前蘇聯和日本的經濟規模也曾象當前的中國一樣達到美國的2/3,但前蘇聯(2.87億)和日本(1.27億)的人口規模衹有美國(3.26億)的88%和39%,而中國的人口規模卻是美國的4.3倍,勞動人口潛力不同是美國對中國崛起更為重視的首要原因。中國人口老齡化率(11.39%)也低於美國(15.41%)。中國每年新增就業人口1000萬至1500萬,是美國的5倍。中國每年高校畢業生人數超過800萬,約為美國的3倍。中國自然科學與工程學學士學位每年獲得人數約150萬,是美國的近4倍。中國科技領域全職研究人員數量(2015年162萬)也已超過美國(138萬)。資金供給方面,中國總儲蓄率(2017年47%)遠高於美國(18%)。中國金融業占GDP的比重(7.9%)略高於美國(7.5%)。中國的研發經費投入已經基本趕上美國(按PPP計算,OECD資料),2016年中國大陸研發經費為4510億美元,是美國(5111億美元)的88%。研發強度差距也不大,2016年中國是2.1,美國是2.7。土地供給方面,世界銀行資料顯示,2015年美國耕地面積為152.3萬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積的16.65%,中國耕地面積為119萬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積的12.68%。中國中西部地區還有大量未開發的土地可用,關鍵是中國在處理設立經濟開發區等土地審批時效率高於美國。美國在中美經濟競爭中無法靠追加生產要素投入來獲得優勢,衹能依賴更有效地提高全要素生產率。〔3〕

  提升效率需要不斷創新。很多美國人認為,中國在通過制度激發人的創新活力方面不如美國,因此美國應該充分發揮制度優勢來強化創新。④正是在這種思路下,2009年美國推出首版《美國國家創新戰略》,從政府、國家重點創新、基礎建設、創新人才、私人部門和就業等6大領域加強創新。然而美國人也想到,美國僅靠提升自身創新能力並不夠。創新難,模仿易,美國認為不但要強化自身創新,必須還要通過加大知識產權保護來增加中國的模仿成本,甚至阻斷中國的模仿,才能削弱中國的後發優勢,保持與拉開與中國的產業技術差距。因此,2018年3月以來美國發動對華貿易摩擦的焦點集中在三個問題上:中美貿易逆差、強制性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保護,核心是知識產權問題。

  美國政府發動此次對華貿易摩擦與它對其它國家的貿易摩擦性質上不同。它的根本目標並不是貿易逆差等表面問題,而是通過挑起爭端、拉高對抗,運用美國目前領先的綜合國力對中國經濟發展予以打擊,拉開技術差距,阻擋中國趕超美國的強勁勢頭。因此,美國在發動對華貿易摩擦前就已經預判中國政府不會對美方小規模的提高關稅屈服,而中方的反擊可以為美方進一步加碼提供藉口,最終通過全方位的中美經濟衝突打擊中國投資人信心,使中國經濟發展的兩個重要引擎——出口與投資熄火,從而降低中國經濟的趕超速度。當然,美國也知道中國的綜合國力非其它國家可比,僅靠經濟領域的摩擦未必能實現其戰略目標,需要調動各種力量進行壓制。2017年特朗普政府推出任內首份《美國國家安全戰略》,首度將中國放在“三股挑戰勢力”之首,並將中國明確定位為“競爭對手(rival)”,宣稱將“把美國國家實力的全部要素——政治、經濟和軍事——結合起來以在競爭中取勝”。⑤因此,特朗普政府在人權問題、經濟問題、台灣問題、南海問題等多領域都對中國採取咄咄逼人的立場和政策。

  當然,促使美國特朗普政府採取對華強硬遏制政策的背後因素是多方面的,上述分析主要集中在中美兩國競爭加劇的美國外部形勢。現實中,美國社會的內部因素也非常重要,特別是經濟全球化引發美國不同階級間收入分配的矛盾加劇,“逆一體化”現象促使特朗普政府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迎合國內勞工階級,也是導致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的重要深層因素。⑥

  (二)中美貿易摩擦演變升級的迄今兩個主要階段

  在上述背景下,美國政府2017年開始高調挑起對華貿易調查,拉開打擊中國經濟的序幕。自2018年3月美國正式發動對華貿易摩擦以來,雖然雙方高級別貿易磋商並未中斷,但由於美國國內存在遏制中國發展思潮的深層次原因,中美貿易摩擦還是未能及時化解,迄今仍然不斷升級,主要經歷了兩個階段。

  1.前奏——美國單方面對中國發起“301調查”

  2017年8月14日,特朗普簽署行政備忘錄,授權美國貿易代表審查所謂的“中國貿易行為”。8月15日,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稱,若美方不顧事實採取舉動,中方將採取所有適當措施,堅決捍衛中方合法權益。8月18日,美國貿易代表宣佈正式對中國發起“301調查”。8月21日,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此調查發表談話時指出,美方無視世貿組織規則,依據國內法對華發起貿易調查,是不負責任的,對中方的指責是不客觀的。中方對美方這種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做法表示強烈不滿。

  2.第一階段——中美圍繞5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展開攻防

  2018年3月22日,美國白宮正式簽署對華貿易備忘錄,宣佈將有可能對從中國進口的6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並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并購。3月23日,中國商務部回應,發佈了針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並徵求公眾意見,擬對自美進口部分產品加徵關稅。4月4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公佈了建議加徵關稅的中國產品清單,清單價值約500億美元,涵蓋約1300項商品,目標直指“中國製造2025”的10大領域。同日,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大豆、汽車、化工品等14類106項商品加徵25%的關稅。6月15日,美國公佈了將加徵25%關稅的5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清單。其中對約340億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實施加徵關稅措施。6月16日,中國宣佈對原產於美國的659項約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25%的關稅,其中對農漁產品、汽車等545項約340億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實施加徵關稅。7月6日,美中先後向對方開始對34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8月23日,美中先後向對方啟動對160億美元進口產品加徵25%的關稅。

  3.第二階段——中美圍繞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摩擦升級

  美國要求中國不得對美國第一階段加徵關稅進行反制遭到拒絕後,開始啟動新一輪加稅方案。9月18日,美國宣佈實施對從中國進口的約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自2018年9月24日起加徵關稅稅率為10%,2019年1月1日起加徵關稅稅率提高到25%。同日,中國也宣佈對原產於美國的5207個稅目、約600億美元商品,加徵10%或5%的關稅,自2018年9月24日起實施。

  在摩擦即將升級時,中美元首會面起到降溫作用。12月1日,中美兩國元首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達成共識,停止加徵新的關稅。2019年1-2月,雙方展開7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美國時間2月24日特朗普表示,磋商取得實質性進展,美國將延後原定於3月1日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的措施。

  然而中美剛剛進行完第十輪貿易磋商後,5月6日特朗普突然出人意料地宣稱,仍將把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從10%提升到25%,並稱對剩餘325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也將很快加徵25%的關稅。5月10日,美國正式將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徵的關稅從10%上調至25%。中方對此予以堅決反擊。5月13日,中國宣佈,自2019年6月1日起,對已實施加徵關稅的600億美元清單美國商品中的部分,提高加徵關稅稅率,分別實施25%、20%或10%加徵關稅。5月13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佈公告,計畫針對此前關稅清單中未涉及的剩餘325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稅率為25%。

  此外,美國在這兩階段發動對華加徵懲罰性關稅的同時,也對中國領先產業進行打擊。2018年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對中國中興通訊實施制裁禁令,禁止所有美國企業在7年內與其開展任何業務往來。5月9日,中興通訊發佈公告表示,受美國商務部啟動拒絕令影響,公司主要經營活動已無法進行。6月7日,美國商務部正式宣佈與中興通訊公司達成新和解協定,中興通訊全部接受美國條件。解決掉通信業世界排名第4的中興通訊後,美國將目標對準世界排名第1的華為。12月6日加拿大政府應美國要求在溫哥華逮捕了華為公司副董事長、CFO孟晚舟。2019年5月15日,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要求美國進入緊急狀態,在此緊急狀態下,美國企業不得使用對國家安全構成風險的企業所生產的電信設備。15日美國商務部以國家安全為由,將華為公司及其70家附屬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包括谷歌、微軟在內的美國公司都中止與華為的業務往來。

  5月16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稱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利。《人民日報》5月20日社論稱,中美經貿摩擦,本質上是進步與落後、平等與霸權、自由貿易與保護主義的較量。各種跡象顯示,隨著中方被迫加大力度反制美方的霸權舉動,中美貿易摩擦將繼續擴大和升級。

  二、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對大陸台商的宏微觀影響

  隨著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未來走向有三種可能:一是通過繼續談判,美中取得共識,達成貿易協定,最終取消懲罰性關稅;二是談判無法取得共識,但隨著景氣回穩以及企業生產策略調整,貿易摩擦影響被企業逐步消化;三是談判徹底破裂,美國對中國強化遏制打擊策略,觸及中方底線引發報復性舉措,這將形成對全球經濟與金融的全面衝擊。三種情況所帶來的宏微觀影響有所差別,但對大陸台商而言,宏觀環境的改變必然會影響到微觀個體的投資經營決策。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