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岸政治關係獲得前所未有的突破 |
中評社╱題:十八大以來對台戰略成果與未來兩岸關係發展趨勢 作者:李振廣(北京),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以追求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兩岸和平統一為目標推進對台工作,是一個無前例可循的探索性事業。從理論上講,對台工作可以分為兩個層面:一是對台工作的戰略層面,二是對台工作的具體政策措施層面。考察對台工作成效,既要觀察對台工作中具體政策措施的成效,也要從對台工作大戰略的角度評估和考察其效果。從一定意義上講,對台工作戰略目標的實現更為重要,這也是我們考察對台工作成效的主要指標。
如果說2008年到2012年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播種和拓展階段——實現了兩岸三通,兩岸交流合作的範圍逐漸擴展,那麼從2012年11月開始至今的這一時段可說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深入推進與成果鞏固、深化階段。毋庸諱言,在這一段時期兩岸關係和我們的對台政策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島內局勢的深刻影響。儘管我們的某些具體對台措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但總體而言,這幾年也正是兩岸關係發展取得了紮紮實實進展的重要階段。特別是中央對台工作的戰略成效是實實在在體現出來的。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戰略成果
2016年初民進黨贏得台灣地區選舉以來,兩岸關係受到較大的衝擊和影響,也影響了大陸民眾對台灣社會與台灣當局的觀感,並在一定程度上對大陸對台政策產生一定的質疑。但是理性而論,自2008年以來特別是黨的18大以來中央對台戰略的成就是客觀的、影響是深遠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對台戰略層面最重要的成就是維護了台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在台灣問題上,我們的對台工作最終目標是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客觀而言,在當前兩岸關係國際大環境和兩岸關係自身存在諸多結構性矛盾需要克服和解決的情況下,實現兩岸和平統一仍是一個需要耐心和時間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就需要我們確定對台工作的近、中期戰略目標。早在2002年,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21世紀頭20年是我國建設小康社會、推進現代化建設進程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抓住這一戰略機遇期實現中國崛起,就必須打造一個穩定的周邊環境,包括維護台海地區的安全與穩定。無論是為了建設小康社會還是為了實現兩個一百年戰略目標,都需要維護台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這是進入21世紀以來大陸對台工作最重要的戰略目標。
台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以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2012年以來兩岸關係的顯著特徵。2008年開創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局面在2012年之後得以延續和發展,台海地區繼續維持和平與穩定。儘管自2014年台灣爆發太陽花運動、2014年台灣九合一選舉以及2016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帶來台灣政局發生巨大逆轉,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兩岸關係,但在大陸對島內“台獨勢力”的高度警惕和反台獨的高壓之下,“台獨勢力”未敢輕舉妄動,台海地區維持了基本的和平與穩定。從全域的角度說,能夠為大陸崛起創造和維持一個穩定的台海環境,本身就是自2012年以來中央對台工作最重要的成效之一。特別是能夠在2016年5月民進黨上台後繼續維持台海的和平與穩定,使台灣問題不成為干擾大陸崛起和實現兩個一百年戰略目標的主要因素。可以說,大陸對台工作在這一過程中堅決貫徹中央意志,實現了中央的戰略意圖。這可以看做是18大以來對台工作重要的戰略成效。
其次,在此期間,兩岸政治關係獲得前所未有的突破,為未來和平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徑。
在2012年之前的60多年中,兩岸之間的政治關係是隔著台灣海峽遠距離對峙,雙方沒有正式的政治接觸。1992年兩岸達成的“九二共識”也是雙方通過授權海協會和海基會這兩個民間組織完成的。從20世紀90年代到2012年,海協會與海基會這兩個民間組織在兩岸關係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雙方公權力部門之間沒有正式的交集。但兩岸關係的逐步解決和最終解決畢竟不能僅靠經授權的兩岸民間團體之間的協商談判來完成,特別是要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就必須與台灣當局面對面商談兩岸事務及落實“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事宜。自2008年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階段之後,兩岸關係面臨著發展瓶頸——兩岸公權力部門能否直接溝通交流、協商談判,是提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品質,推進兩岸和平統一進程的重要觀察指標。
黨的十八大之後,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兩岸關係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果斷決策,相繼實現了兩岸政治關係的兩次重大突破:第一次是2013年10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印尼巴厘島會見蕭萬長一行時提出,“對兩岸關係中需要處理的事務,雙方主管部門負責人也可以見面交換意見。”就在這次會議上,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與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進行了簡短寒暄。這是六十多年來兩岸公權力部門負責人破天荒第一次直接會面。從此啟動了國台辦與台灣陸委會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溝通協商的制度化進程,實現了兩岸政治關係的一次重大突破。
第二次重大突破則是2015年11月7日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在新加坡舉行的習馬會。
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用習總書記的話說,“兩岸領導人見面,翻開了兩岸關係歷史性的一頁。”過去兩岸關係起起伏伏,有軍事對抗、政治對峙,兩岸的政治和解一直沒有完成。此次兩岸領導人的會面、握手、舉行會談,意味著台海兩岸以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為政治基礎在政治結構上已經完成了正式的和解。這是兩岸政治大和解的標誌性事件,也為以後和平解決兩岸問題打開了大門。
從雙方主管兩岸事務的機構負責人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的建立,到兩岸領導人的正式會面,兩岸政治關係中這兩大歷史性突破,為未來兩岸商談和平統一提供了基本路徑。從一定意義上講,十八大以來兩岸關係取得的這兩次關鍵性突破,給未來的兩岸關係樹立了政治標杆,是兩岸關係發展現階段的政治制高點。雖然兩岸關係目前有暫時波動和起伏,但這一政治標杆確立了兩岸關係發展的方向。
兩岸政治關係的突破性發展,特別是習馬會的舉行,將對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產生深遠的意義和重大影響,為祖國和平統一探索出一條可行的路徑。這一成就也是18大以來兩岸關係發展取得的重大政治成就。
第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了兩岸經濟社會的深度融合。這也是中央對台工作的重要戰略成果。
兩岸關係真正的進展不在於台灣政局的暫時變動和兩岸政治關係的短暫起伏變化,而在於兩岸關係特別是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的密切程度是在不斷加深還是在不斷分離。這才是理性判斷兩岸關係進展與否的客觀標準。顯而易見,自十八大以來,兩岸經濟社會融合是在向深度發展,相互依存進一步加深。兩岸關係特別是兩岸經濟社會融合持續向縱深發展,從經濟和社會的層面削弱了台獨的經濟社會基礎。這一成就是在觀察兩岸關係成效時很容易被忽視的,但這卻是決定兩岸關係方向與深度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