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4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6月2日文章,原題:中國海軍“下餃子” 從黃水加速航向藍海 中國海軍過去15年服役或下水了一大批性能更佳、技術水平更優的大噸位作戰艦艇,被外界形容為“下餃子”。以航母為代表的中國海軍裝備突飛猛進,讓美國加大了警惕。軍事專家認為,中國海軍近年來已從以近海防禦為主要戰略任務的“黃水海軍”逐步邁向具備遠海護衛能力的“藍海海軍”。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戰略與政策系主任霍姆斯說,中國海軍遠海作戰能力在過去15年中取得長足進步,這包括航空兵、防空、反潛和遠海補給等領域。與此同時,中國海軍編隊持續前往亞丁灣護航,越發注重深入遠海進行實戰化演訓。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的報告稱,僅2014年至2018年,中國下水軍艦的總噸位比同期法國、德國、印度、意大利、韓國、西班牙等國的總和還多。
中國海軍目前兩艘現役航母遼寧艦和山東艦具備遠海作戰能力,但一些軍事專家認為其戰鬥力仍有限。這樣的情況在福建艦航母服役後將改變。外界普遍認為這艘先進航母將給中國海軍的戰力帶來實質性提升,讓中國海軍向“深藍海軍”邁進一大步。
但單靠一艘福建艦不足以改變西太平洋的海上力量態勢,讓中國海軍擺脫“第一島鏈”的限制。有軍事專家說,美國航母目前仍占絕對優勢。中國仍處於發展成熟航母特混編隊的早期階段。
不過,除了武器裝備上的比較,軍事學者也認為,不能忽略的是中國在西太平洋的地理優勢。霍姆斯說,戰鬥不是紙面數據比較,而是發生在真實地球物理環境中,須充分考慮到中國的主場優勢。這是個聯合海上力量的時代,不僅是海軍,空軍、陸軍和火箭軍都是中國海上力量的組成部分,“只關注某一個軍種,忽視其他軍兵種,是一種誤導”。
後勤補給曾是阻礙中國海軍走向遠海的最大制約因素之一,但2009年後中國海軍先後獲得多艘綜合補給艦。今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支援部隊成立,此舉凸顯解放軍愈加重視聯合作戰和戰場信息感知,通過資源整合,海軍、空軍與火箭軍能更有效獲取互通信息資源,與其他軍兵種更能有效協同作戰。事實上,中國正增加跨軍兵種的聯合演訓。
霍姆斯說:“中國海軍已建立起一支能夠在岸基火力的保護下作戰的艦隊。海基和岸基力量之間的這種共生關係是很難被擊敗的”。
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