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台灣研究會副秘書長、研究員楊立憲(中評社 李娜攝) |
中評社北京12月19日電(實習記者 李娜)全國台聯、北京市台聯共同主辦的“共同家園•築夢青春——台胞青年大陸創業就業研討會”17日在北京台灣會館舉行。研討會圍繞三個議題,主要針對如何促進新形勢下兩岸融合發展,以及台胞青年在大陸創業就業的問題、經驗與政策展開深入的交流與探討。
全國台灣研究會副秘書長楊立憲在研討會上就“對新形勢下促進兩岸融合的思考”的議題發表演講,台灣自今年1月16日民進黨重新執政後,台灣台獨勢力崛起,蔡英文總統發表“5•20演講”後,兩岸關係急速“降溫”,目前也看不到民進黨有任何改弦更轍的打算,未來四年內兩岸融合發展將面臨巨大的困境與挑戰。她表示,在新形勢下兩岸融合最基礎的部分是利益的融合、經濟的融合,如果沒有利益的捆綁、經濟的捆綁,去開展其他的交流顯得很“空”。其次是情感的融合,達成民族文化認同、以及價值觀的認同,最後是心靈融合。而兩岸融合的最高指向是國家統一,國家統一是民族復興的歷史必然,假設本世紀中葉是我們民族復興的“時間點”,那麼在這個階段統一大業也應該接近尾聲。根據這個目標,不管兩岸政治關係如何,兩岸在經濟、文化和社會方面的交流不能停。
針對新形勢下兩岸青年的交流,楊立憲強調兩岸青年在交流中不能回避意識形態,要正視兩岸在意識形態、社會制度以及價值觀上的分歧。在方法上,楊立憲稱台灣青年有著擁護民主自由、公平正義的價值觀、追求小確幸等特點,她認為在推動兩岸融合發展上要針對台灣青年的特點,將台灣青年的需要和大陸建設需要結合起來。楊立憲提出三個“面向”,第一是面向基層,弱勢群體;第二是面向大多數,淡化台灣青年身上的“藍綠”色彩;第三是面向沒有來過大陸的台灣青年,這一類青年群體可塑性較強。
兩岸青年在社會交流中,楊立憲談到“通婚”、“通學”、“通工作”、“通旅遊”等交流手段,她認為可以從“通婚”這方面,在兩岸婚姻中找到一個新的著力點。
楊立憲表示要實現最後的兩岸融合,必須結束政治對立,交流手段雖然很重要,但不是萬能的,政治的力量的更直接、更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