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世界絲綢之源”,為何屬於中國錢山漾?
http://www.CRNTT.tw   2015-06-27 07:27:30
湖州錢山漾文化遺址。
  中評社北京6月27日電/一片迄今已有4200多年、出土於浙江湖州錢山漾遺址的淡褐色綢片,成為人類最早利用家蠶絲紡織的唯一現存實例,再次印證了“世界絲綢之源”源自東方。如今,來自錢山漾的當代絲綢精品,將隨著“中國夢 絲路夢”互聯互通絲路行考察團亮相2015米蘭世博會,再一次將東方絲綢的風采和技藝展現在世人面前。

  新華網報道,據專家介紹,錢山漾遺址位於湖州市城南7公里的潞村古村落,是人類絲綢文明史上極其重要的一個古文化遺址。1956年和1958年,原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的專家們對遺址進行的兩次發掘中,發現了綢片、絲帶、絲線等。

  經當時的浙江絲綢工學院、上海紡織科學研究院切片檢測,其中的綢片和絲帶被確認為人工飼養的家蠶絲織物。最終經碳十四測定,這批絹片距今已有4200至4400年。這意味著,中華民族至少在42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掌握了養蠶織絲技術。

  色澤淡褐、經緯細密、平整而有韌性。4000多年的歲月磨蝕了它曾經的璀燦光芒,但是歷史和文明的印跡卻被永遠地保存下來。如今,從錢山漾遺址出土的這一綢片,靜靜地安躺在浙江省博物館的展廳裡。學術界對她的定論是“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人類利用家蠶絲紡織的最早實例”。

  “絲綢源起中國的東方,以錢山漾為代表的長江三角洲一帶作為絲綢的一處源點是合理的。絲綢的起源包括多個方面的內容,如家蠶馴化、桑樹栽培、蠶絲利用等,這需要適宜的自然環境和天地溝通的文化背景。錢山漾區域自古桑葉連天、田塘密布,百姓世代以養蠶種田為業。”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說。

  趙豐所說的文化背景是指“錢山漾文化”。2014年11月,學術界正式將錢山漾一期文化遺存命名為“錢山漾文化”。這一文化與年代稍晚的“廣富林文化”一起,填補了長江下游環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原序列中從良渚文化到馬橋文化之間存在的缺環,對中國太湖流域的史前文明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著名考古學家、原故宮博物院院長張忠培先生表示,以絹、絲等為代表的錢山漾遺存“代表了一種新發現的、更為獨立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類型”。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