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商一直踐行著‘走遍千山萬水、吃遍千辛萬苦、想盡千方百計、說盡千言萬語’的‘四千精神’。”在慈溪市決策咨詢委員會,見證慈溪民營經濟起步的一名工作人員回憶起當年的情形,對記者感嘆道。
不甘人後的意識,讓慈溪第一代民營企業家善於、敢於抓住稍縱即逝的市場機會。上世紀80年代,慈溪錦綸總廠(金輪集團前身)廠長陸漢振意識到中國的輪胎需求會越來越大,投資250萬元建起了簾子布廠。1990年,該廠成為寧波第一家產值超億元的鄉鎮企業。如今,這方濱海之地,共有逾15萬個市場主體,每3戶家庭就有一個市場主體,而在外地創業的慈商更是達到10多萬人。
小產品,“出海”闖市場
1989年,方太集團創始人、當時的慈溪無線電元件九廠廠長茅理翔在廣交會上“擺地攤”。他雙手各持一把電子點火槍,一邊點火一邊吆喝。這屆廣交會上,茅理翔雖然受到了保安的責難,卻做成了人生第一筆外貿生意。從此,一把小小的點火槍銷往世界各地,茅理翔成為“點火槍大王”,其產品一度占據世界點火槍市場50%的份額。
上世紀80年代後期,面對統一的國內市場和初開的國際市場,憑借自身資源禀賦和比較優勢,遍布中國城鄉的勞動密集型工廠開始大量生產輕工產品。敏銳的慈溪人抓住這一機會,把生意做到了全世界。
1988年,慈溪確立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當年首次開展自營進出口貿易業務。2002年慈溪外貿出口突破10億美元,2011年全市進出口額首次突破百億美元。
把小產品送進世界大市場,精明執著的慈溪人上演了一個個傳奇。從兩個貨櫃打火機起步,位於崇壽鎮的新海科技集團一步踏入歐洲市場,旋即成為加入WTO後中國企業打贏歐盟反傾銷第一案的當事者。“這起國際官司後,我們在歐洲市場的份額實現了50%的增長。”在公司打火機博物館,新海科技集團副總裁孫寧薇對記者說,“如今,新海生產的打火機占據40%的日本市場和25%的歐洲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