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鄉賢參事會已作為新型農村社會組織,活躍在基層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的舞台上。“鄉賢威望高、能服人,一般由老黨員、當地企業家、‘走出去’後仍心系故鄉的精英人士等組成。”在市三治辦主任曹炳權看來,推廣鄉賢參事會模式是當地“自治”的又一新招。其實,該市的“三治融合”創新之舉一直層出不窮。
高橋街道(原高橋鎮),是桐鄉“三治融合”的試點。他們還探索建立了百姓參政團、道德評判團、百事服務團。百姓參政團為政府決策集聚民眾智慧,百事服務團為便民利民搭建平台,而法律法規最難管好的不良現象,則交給道德評判團“做工作”。
“道德評判團由黨員代表和德高望重的村民代表組成,他們說話有分量,群眾聽得進。”高橋街道黨委副書記徐曉葉介紹,2018年,道德評判團已覆蓋到該市所有行政村,在化解征遷矛盾、糾紛事項等方面作用顯著。
村裡有了法治驛站
前不久,鳳鳴街道新農村村民法治驛站的宣教員顧春華又出了一次工。原來,村裡某包工頭管理的工地上,一名人員意外死亡。談及賠償時,包工頭抵觸情緒很大。顧春華及時與街道司法部門一起上門做工作,最終使雙方達成和解。
村民法治驛站,正是鳳鳴街道在“三治融合”工作中做的一道“加法”。為將法治推向基層,街道共成立11支法律服務隊、62個法治驛站,服務人數達482人,除普法宣講外,還免費提供法律咨詢和糾紛調解。據統計,村民法治驛站設立後,已調解各類糾紛32起,接受咨詢200餘人次,各類法制宣傳受眾人數逾兩萬人次。
現在,高橋街道的試點越豐村,已有了村一級的法律服務團。該服務團由市司法局法管科科長曹煥帶隊,包括市檢察院工作人員、派出所民警、律師等共5人。
2016年,越豐村拆遷戶回遷,有戶人家不願拆除過渡使用的工棚。村委會本準備強拆,結對越豐村的律師蔔炳忠立即阻止,理由是“村委會不具備實施強拆的主體資格”。最終,道德評判團解了難題。“要法治,也要德治,兩者不可偏廢。”他說。
如今,在桐鄉,“德治”的形式早已不局限於道德評議,該市還設有揭露違法失德現象的曝光台,選樹道德模範、星級文明家庭、“最美桐鄉人”等典型,充分發揮德治的引領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