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救護車、消防車這些特種車輛在道路上的特權是靠闖紅燈得來的,安全風險大。通過在杭州的試點,我們發現,當把這些車輛的通行與一個城市大腦的調度協調相結合、配合的時候,救護車可以在不闖紅燈的前提下,到達救
護地點,而時間縮短了50%。這是救命的時間,意義非凡!”
“城市大腦”的意義
不亞於地鐵對交通的意義
王堅把我們所熟知的城市,比作是一個“人類有史以來發明的最大的智能硬件”,而“城市大腦”,可以把硬件變得智能。
他認為,人工智能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像人一樣懂得如何把各種資源綜合利用。
比如,人知道在合適的時間開口說話,知道怎麼用最小的能量和精力,去獲取最多的利益。相比之下,“我們的城市還是一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存在,甚至還是一個‘無腦’城市。”
不過,得益於互聯網等基礎設施的飛速發展,我們終於有足夠的數據資源,去重新思考如何去構建我們的城市,“城市大腦”的研究才得以展開。
王堅說,面對當今社會生活中的複雜問題,談論人工智能更應該突出機器智能。
“城市今天面臨的幾乎所有問題,都不是人的大腦可以解決的,這就是為什麼全世界都面臨共同的交通問題和其他問題。而唯一的解決方法,是讓機器去學會很多人都不能做的事情,來幫助人類解決今天面臨的問題。”
“在經歷過語音識別、人臉識別後,城市大腦為下一代的智能技術打開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新的大陸,我更願意把它叫做機器智能。”
王堅說,城市大腦絕對不只是一個人工智能的應用,它更像是160多年以前倫敦第一次引進的地鐵,其影響深遠。“在未來的五年、十年,城市大腦將變成世界上每一個城市都需要的基礎設施,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智能技術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