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是金華蘭溪的支柱產業,連續13年以兩位數增長,年產休閑面料約21億米,可繞地球53圈,純棉彈力休閑面料產量全國第一,牛仔布產量全省第一。除了走出去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外,蘭溪紡織企業不斷加大技術改造,引進國際先進設備,全面提升勞動生產率和競爭力。在蘭溪市政府“機器換人”政策引導下,去年蘭溪紡織業投入30多億元實施了先進織機引進,穿筘、斷緯處理工序等的“機器換人”項目。像金華的浙江金梭紡織有限公司今年投資1億多元進行技術改造,700台來自比利時的世界最先進“必佳樂”織機投入使用,產能增加三分之一,勞動生產率提高至少30%以上,公司出口額、利潤、稅收均增20%以上。前不久省商務廳公布了全省首批“品質浙貨”80家企業,上述兩家公司都榜上有名。
提到“品質浙貨”,不是簡單的說提高產品的良品率,更重要的是產品要有先進的技術。義烏某一專門做出口絲巾的企業,原來出口的是純絲,經濟危機以後就比較貴。該企業通過高科技造出了一種化纖的絲巾,手感跟絲巾的感覺是一樣的,在歐美賣得反而很好,價格下降了但是利潤反而上漲了。這個企業家說,高科技企業採用新的技術,實際上對浙江的勞動密集型出口是非常重要的。這個例子也說明我們勞動密集型產業存在提升的空間。在不斷鞏固外貿出口大省地位的同時,浙江應該加快構建以技術、品牌、質量、渠道和服務為核心的外貿競爭新優勢,外貿發展正從“大進大出”向“優進優出”邁進。這方面浙江也成為全國首個“國家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省份”,真正高科技是要占據金字塔頂尖部分,而不是設備製造能力、商用能力,而是標準制定能力。制定標準是中國高科技走向世界的制高點。
這次浙江進出口實現兩位數增長,背後就體現出了所謂“加減乘除”效應:“加”是指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用自動化,智能化提升傳統產業,用“互聯網+”推動新興產業信息化和商業模式創新;“減”是指減輕實體經濟企業負擔,落實企業稅收優惠政策,降低企業稅費成本;“乘”是指釋放企業科技創新驅動的乘數效應,聚集一批高科技創新企業,突破一批關鍵技術,攬聚一批創新人才,以科技創新為突破口,引領浙江企業更上一層樓;“除”是指清除過剩產能和房地產庫存,完善效益低下企業退出機制。運用兼並重組、破產清算等經濟手段對高耗、低效、污染等長期虧損企業予以“清除”。(作者:景乃權,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