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經略國防知識協會研究員、前台灣海軍潛艦訓練中心主任、備役海軍上校王志鵬。(中評社 高易伸攝) |
中評社高雄7月8日電(記者 高易伸)中華經略國防知識協會研究員、前台灣海軍潛艦訓練中心主任、備役海軍上校王志鵬7日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潛艦“國造”所遭遇的最大挑戰在於經費與整合,對台而言直接軍售是最快道路,但這幾年美國對台軍售越發困難且軍售報價越來越貴。蔡政府意識軍購這條路走不通,才傾力發展潛艦“國造”。
軍系出身的王志鵬是台灣海軍軍官學校正期班78年班、三軍大學海軍指揮參謀學院正規班89年班、台灣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台灣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曾任海軍潛艦戰隊訓練中心中校主任、國防部戰略規劃司戰略研析處中校計畫官、國防部戰略規劃司建軍規劃處上校計畫室督導官,目前正在北京大學攻讀國際關係學院博士。
王志鵬說,現今全球幾乎沒有國家願意賣武器給台灣,蔡英文如何讓潛艦“國造”並讓美日技術願意轉移,找出軍事經費進行企業整合以打造軍工產業鏈,都是蔡政府所必須面臨的最大挑戰。
然而潛艦“國造”是段漫長的旅程,期程至少需15年以上。王志鵬表示海軍希望在這15年間打造8艘新式潛艦,而蔡英文更希望在第一任4年內就可讓首艘“國造”潛艦問世,但第一艘潛艦所需投入經費至少新台幣四、五百億起跳,如何整合台灣內部企業進行分工、整合,將是未來執行面上的最大挑戰。
王志鵬指出,中國大陸目前最在意的就是台灣潛艦的製造技術從何獲得?過去,台灣海軍一直希望購買德國製潛艦,但德國與中國大陸的關係甚佳,因此德國賣潛艦給台灣的機會渺茫,台海軍變輾轉向日本購買潛艦並期望合作。
王志鵬分析,日本潛艦噸位較大、屬遠洋型潛艦,而德國潛艦噸位較小、屬於近海型潛艦;依台灣海軍防衛情勢需求,台灣海峽均深200公尺、東部海岸均深約500公尺,台灣在實際應用上其實購買近海型潛艦在戰略上會比較適合,就算台灣能夠買到日本最新4,200頓的蒼龍級潛艦,可在戰略需求上是比較不符合台灣的。
王志鵬說,潛艦“國造”期程共計15年,當中分為“設計”與“建造”兩階段,蔡英文希望在第一任期內可以把所有“潛艦設計”的部分完成,並打造首艘潛艦問世。王觀察,潛艦“國造”技術目前約略分為25大類,其中有19項台灣當局自評可以掌握,但也有6類台灣並無能力發展,因此依賴美日技術轉移是可以確定的。
王志鵬觀察,台灣第一艘潛艦“國造”的方向與噸位應該會落在2,000噸上下,這體型介於德日潛艦噸位之間,然而發展“國防”最重要的原則在於預算,以過去台灣經濟能量與“國防”比重大約落在2.2%至2.4%之間,也就是新台幣3,200至3,400億元之間,就算未來台灣“國防”預算增加到3%,也大概多了600至800億元的空間。
王志鵬分析,台灣海軍需要怎樣的潛艦自己必須經過縝密的考量與判斷,當我們要求的條件越高、噸位為大,在經費預算上更是呈“等比級數”的增加。王舉例,潛艦500噸跟1,000噸大該差了4倍價錢,1,000噸跟1,500噸又差了4倍價錢。
他認為,潛艦“國造”不是噸位越大越好,而是應該找出適合台灣防衛需求的潛艦。換句話說,如果蔡政府認為中國大陸是個威脅,那就應該針對大陸的海軍現況進行潛艦製造、設計與戰備。他說,蔡的“國防”政策看似要做很多事情,但還需惦惦自己的口袋有沒有這麼深。
他說,蔡英文潛艦“國造”計畫可拆解為“艦體與動力”、“武器與作戰”兩大系統,其中艦體與動力應以中船為主合約商,武器與作戰系統則由中科院技術主導,美日協助。
王志鵬指出,蔡政府為表示潛艦“國造”決心,日前台灣區造船公會公布台灣三大世界級造船技術企業,包含具有降噪技術專利的潛艇螺旋槳製造宏昇公司、製造潛艦壓力殼的銘榮元企業及艦艇液壓系統與自動控制系統安裝,打造潛艦潛望鏡的協聚德企業等。但軍事技術的要求畢竟比較嚴格,未來台灣這些世界級企業如何打造符合軍事化規格標準,是未來觀察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