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建設廊橋6次赴台的往事,“浙江泰順廊橋”建造者曾家快記憶猶新,每一塊木料、每一個設計方案、每一次交流討論……台灣有座泰順橋,這座廊橋會“說話”。
廊橋飛架清水溪,為選址他“走南闖北”
曾家快對寶島台灣的初體驗,要從2016年說起。那年秋天,老家泗溪寒意漸濃,可他的心裡卻生起一團火--要到台灣建廊橋。台灣到底長啥樣?那裡風土人情如何?阿里山的姑娘真的像歌裡唱得那樣美嗎?……帶著這些疑惑,他開啟了首次赴台之旅,當寶島台灣離自己越來越近時,心也跟著緊了起來。
隔著一灣淺淺的海峽,台灣和大陸真的太近了,近得好像飛機才剛一起飛,就馬上落了地。而台灣與自己家鄉一模一樣的地形地貌、深林植被和交流語言,讓一下飛機的曾家快非但沒有感到陌生,反而覺得更加親切。
第一次到台灣,曾家快是帶著任務來的--為浙江泰順廊橋“搬”到台灣選擇合適地點。為了這個,他和兩岸的建橋專家翻山越嶺,足跡遍布島內縣區。除了南投清水溪,他們還到過日月潭附近的村莊,氣候、水文等信息都要科學論證比對,方方面面格外細致,這些都為泰順廊橋在台灣“安家落戶”,打下堅實基礎。
曾家快回憶說,6次台灣之行,前四次都是為考察選址而去,擇良地建橋並非易事,宮廟旁、古樹邊成了當地人的首選,可最終敲定還要天時地利人和兼具。而最難忘的當屬後兩次,那是真正意義的“建橋”:先在溫州做好全部橋梁組件,再將建材運到南投,和7名師傅一起到台灣,他們歷時16個月才完成了整座橋的組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