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地正上演一場天翻地覆的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結構優化升級,從企業、工業園區到臨港經濟區,昔日空氣治理的“重點對象”舊貌換新顔——
2016年春天,伴隨一聲巨響,杭鋼煉鐵廠高爐煙囪應聲倒下,“黑金剛”完成了向“綠巨人”的蛻變,與此同時,散落在城鎮農村的小煙囪也慢慢退出歷史舞台;浙能嘉興電廠前,一塊刻著“中國首台超低排放機組”的石碑宣告著浙江治理工業廢氣的決心,鋼鐵、水泥、玻璃等廢氣大戶行業相繼完成清潔排放的改造;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高壓岸電系統取代了船上柴油發電機,讓巨輪黑煙不再。
防患於未然,成為浙江治氣工作的常態。體制機制的創新,讓浙江趕在污染到來之前做好充分準備——
企業預警,省級聯動,省、市、縣三級和企業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的建立,讓浙江對重污染天氣不再後知後覺;全省237個清新空氣監測站點捕捉空氣中的微妙變化,讓“清新空氣示範區”建設有據可依;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下,秋冬季大氣聯合治理持續深化,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浙江省重污染天氣為零天次。
“浙江空氣質量改善幅度之大前所未有。”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說。數據顯示,2018年浙江11個設區市PM2.5平均濃度為34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2.8%;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平均為85.3%,比上年上升2.6個百分點。提前完成《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畫》中提出的目標。
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外方首席顧問魏仲加了解了浙江大氣污染治理情況後說:“在空氣治理方面,浙江不僅是中國的標兵,也是世界的標兵,我們希望浙江的治氣經驗能夠推廣普及,幫助到世界上那些深受空氣污染困擾的國家和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