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已成為小古城村一景。(資料圖) |
中評社北京5月2日電/杭州餘杭良渚街道新港村的包見明沒想到,因為他的一個建議,現在居住區邊上的13個小微水體都安裝了水循環系統,環境更舒適;家在進出道路邊的周見根沒想到,自己將圍墻內移拓寬了村道,竟然大大緩解了交通擁堵;55歲的魏銀元也沒想到,自家原來的豬圈整治後,變成休閑健身場所,基本滿足了大家的娛樂需求……
這些普通村民的“沒想到”,都源於餘杭區良渚街道新港村對基層民主協商模式的探索和創新,村民們自稱為“草帽議事,田頭協商”。
“‘草帽議事’最初主要針對義務勞動中碰到一些困難問題,村班子當場召集黨員、代表、村民共同商議、現場解決問題。”新港村黨委書記何建國說,因勞動中大家都戴草帽,很多時候又都是在田間地頭,“草帽”變成了新港村的一道獨特風景。
時至今日,新港村從一頂“草帽”中衍生出了內動力,演變成“黨員走在前、有事大家議、有難大家幫”的民主協商平台,累計現場解決問題120餘件,調解村民糾紛16次,推動了護溪河、拆圍墻、清土地、整立面等不少村務工作。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加快推進,群眾的訴求和表達需要更加多元的渠道,餘杭創新基層民主制度,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新路子。
從十多年來一直保持“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樣板”徑山鎮小古城村,到眼前的“草帽議事”,黨建引領基層民主協商在餘杭有序推進,解決了一大批困擾發展的頑疾,成為推動餘杭經濟社會發展的“助推器”。
如今,縱觀餘杭構建全域治理大格局,基層民主協商機制已“遍地開花”,因地制宜,各有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