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此次“傾聽世界的聲音”活動中,不少人已經對寧波城市推廣中出現的短板表示“很著急”,並提出了部分建議。網友“zwhlvwxj”說,“寧波三江口的夜景確實很美,但白天的美感大大下降,地標性的高樓太少了”。網友“旭日東升”說,“蘇州辦過世乒賽,無錫辦過擊劍世錦賽,杭州馬上要辦亞運會了,經濟實力不弱的寧波卻連一個像樣的體育賽事品牌也沒有”。網友“大大象”建議,“要加快開發鼓樓周邊、天一閣·月湖、天封塔、南塘老街等地,把這些景點連接起來吸引遊客”。
真的讀懂了寧波?
幾天前,吳傑超等寧波金牌導游前往成都、重慶游學,看到成都寬窄巷和重慶解放碑廣場上川流不息的“打卡”遊客,他們不約而同問道:“寧波老外灘、天一閣比它們差嗎?為什麼沒有火起來?”
相信,這不僅僅是金牌導游們的疑惑。作為一座有著“獨特魅力”的城市,寧波在外界的知名度遠未達到令人滿意的地步。
讀懂一座城,才能愛上一座城。寧波是怎樣的城市,本就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開放性問題,只能在遊客和市民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中尋求最大公約數。在去年舉行的世界“寧波幫·幫寧波”發展大會上,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鄭栅潔用“知行合一、知難而進、知書達禮、知恩圖報”四個詞概括了他的“寧波印象”;白岩松一次又一次“悄悄地來”,終於發現“未來中國發展的樣子,該是寧波這樣子,它經濟高速發展,很多傳統文化的東西還保留著……”在這次“傾聽世界的聲音”活動中,讀者更是給出了近300萬個不同的答案。
來的時節不同,看到的風景不同;見到的人不同,聽到的講述也不一樣。“寧波印象”是眾多的“側面”組合而成的立體呈現。“上億的遊客,就是上億的口碑。”寧波旅遊學院副教授傅遠柏說,隨著高流量時代的到來,寧波要打造更加豐富的線路和產品,讓前來旅遊的人去看、去品,去真正“讀懂”寧波。
功到自然“紅”
在寧波,許多人感慨“沒有生在網紅城市”。其實不然,記者通過對寧波導游的調查發現,每年的國內遊客90%衝著東錢湖、阿育王寺和石浦海鮮等而來,而國外遊客則從天一閣、寧波博物館等景點開啟認識寧波的“第一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