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大腦面前,他們仿佛披上了“理想主義”的戰衣。
從最初懷疑和排斥“不知工作量、又沒有費用”的城市大腦任務,到帶領一個團隊成為雲栖工程院志願者,參與城市大腦(綜合版)旅遊系統的開發,上海脈策合夥人李慶華稱自己經歷了一次理念洗禮:“對個體來說,往往是靠著特殊的事件和機遇,獲得重生的機會和飛翔的力量;城市大腦建設,就是那樣特殊的事件。”
各家企業派出的志願者進進出出,雲栖工程院卻始終力量充盈。
這次“百日攻堅”組建的雲栖工程院專班,除了新華三、數夢工廠、華數以及銀杏穀等2016年首次聯合探索的企業人員,浙數文化、華通雲、天壤智能等40多人的新面孔也加入進來。“沒有一人隸屬於雲栖工程院,但IT從業者都明白,成為城市大腦的初創者,意味著未來會有更好的機會。”雲栖工程院專班負責人彭伊莎說。
城市大腦,打通的不僅是數據,還有部門、層級、城鄉、理念的隔閡。
杭州市城管委與主城區各區縣、街道以及企業、志願者一起,在“百日攻堅”期間摸清了30多萬個停車泊位的數據“家底”並完成接入;桐廬縣率先成為數字旅遊專列的試點,調用城市大腦對熱點景區進行大數據分析,通過小區短信誘導潛在遊客,提供個性化旅遊訂制服務……
“參與這件面向未來的事,每個人都變成‘自燃型’,尤其是城市大腦給了桐廬這樣的郊縣平等的機會。”桐廬縣副縣長翁嫣感嘆。桐廬縣把城市大腦的旅遊系統建設,作為提升桐廬全域旅遊的最大推手。
1月2日晚9時,翁嫣乘高鐵去上海拜訪合作方,尋找補上城市大腦數字旅遊專線應用短板的資源和方法。“我們要讓數據為百姓、企業、社會創造更多價值。”這位80後副縣長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