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0日電/浙江在線訊,“快看,中華秋沙鴨!”1月9日,在溫州楠溪江上,3只中華秋沙鴨和1只普通秋沙鴨組成一個“小團體”,它們時而在水里暢游,時而把腦袋探到水中覓食。溫州野鳥會會員胡永東又驚又喜:“上個月,我們就在這一帶見到了第一只雄性中華秋沙鴨,隨後3只雌秋沙鴨陸續趕來相聚。”
這些頭梳直立奔放 “髮型”,身穿魚鱗斑紋“馬甲”,有點朋克範的外形鴨子其實是中華秋沙鴨,又名鱗脅秋沙鴨,是第三紀冰川後期殘存下來的物種,距今已有1000多萬年的歷史,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國際瀕危鳥類,被稱為“水上大貓熊”,全球僅有1000多只。據當地人介紹,他們出現在楠溪江畔已經第四年了,每年12月來,第二4月返回到吉林長白山地區。
那麼,秋沙鴨的出現意味著什麼?溫州野鳥會會員胡永東告訴記者,中華秋沙鴨對生存環境非常挑剔,是檢驗濕地質量的標誌物種。有著“生態環境風向標”、“水域生態環境的生態試紙”之稱,哪裡生態環境好,哪裡就能見到它們的身影。楠溪江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是它的理想生活之地,這裡魚類資源豐富,特別是在淺水區域,經常有小魚游過,是中華秋沙鴨最喜歡的地方,它們可以在這裡覓食栖息。
不止是楠溪江,浙江省多地居民也都親眼目睹到了這些打扮又酷又潮的中華秋沙鴨。在衢州烏溪江,兩只白鷺跟在一只中華秋沙鴨身後,戲水、梳毛、捕食、飛行,亦步亦趨。“今年來烏溪江過冬的中華秋沙鴨數量最多,有13只。最多一次,我拍到6只同框,王和忠老師拍到7只。”衢州市衢江區湖南鎮湖南村攝影愛好者姜建明告訴記者,自2012年第一次看見中華秋沙鴨以來,每年11月份,農民開始剪柑橘時,中華秋沙鴨便會飛來這裡。
此外,在杭州天目溪水域、紹興舜江源省級自然保護區等地,也都發現了中華秋沙鴨的蹤跡。而且浙江各地中華秋沙鴨出現的數量均在連年增加。
“中華秋沙鴨的連續到來,數量的不斷增加,充分說明了浙江的生態環境優良,生物多樣性的完整,也是對我們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工作的最好肯定。”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說。多年來,浙江堅定不移地走生態文明建設之路, 從“綠色浙江”,到“生態浙江”,再到“美麗浙江”,實現了全省地表水省控斷面比例超八成、劣Ⅴ類水質斷面全部消滅、劣Ⅴ類小微水體基本消滅、11個設區城市日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近九成,森林覆蓋率超六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