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3日電/初冬時節,湖州德清縣仙潭村黨支部書記沈連根家的民宿,一早就掛出了“客滿”的牌子。3年前,沈連根的女兒從縣城回來,和父親一起把毛竹加工廠改造成民宿,每逢周末,供不應求。
昔日貧窮山村,如今卻迎來返鄉創業熱潮,村裡125家民宿,八成以上由返鄉創業人員開辦。2017年,全村共接待遊客14萬人次,村民人均收入達3.4萬元,比5年前足足翻了一番。仙潭村,正是浙江農民致富的一個縮影。
時光回溯到15年前。當時的浙江,以鄉鎮企業為代表的民營經濟異軍突起,一部分先富起來的農村率先城鎮化,城鄉發展差距逐漸拉開。全省有26個欠發達縣和300多個欠發達鄉鎮。
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首次系統提出“八八戰略”,明確要“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城鄉協調發展優勢,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同年啟動的“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成為浙江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關鍵節點。
這是載入浙江扶貧攻堅史册的重要時刻:2015年12月23日,浙江已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絕對貧困現象,提前5年,率先在全國高標準完成脫貧攻堅任務。2017年,浙江農村居民收入連續33年位居全國首位,城鄉居民收入比2.05∶1,為全國各省(區)最低。截至目前,浙江共創建美麗鄉村示範縣12個、風景線500多條、特色精品村2500多個。
在“八八戰略”指引下,浙江加強制度供給,對城鄉一體化科學籌畫、協調推進。然而,要真正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就要把更多公共資源向農村傾斜,讓農民共享發展成果。
姚根土,德清縣一位老農民。他的人生軌跡,印證著浙江消除差別化待遇的探索。
2013年9月,德清開展戶籍制度改革,取消農業和非農業戶口之分。姚根土不僅可享受與城裡人同等的權益,而且依然持有林地、田地、宅基地等“農家資產”。通過農房集聚改造,他從燈塔村搬到鴻豐新村,出門就是菜場,幾百米外有醫院,老兩口每月還能領到近3000元的養老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