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有千百種,特色、風情各不同。堅持從村級經濟基礎、區位特征、資源條件等實情出發規劃,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分類探索、先行先試,形成了一批可看可學可推廣的發展模式。廣大基層黨組織帶領黨員、群眾幹事創業,建成了一大批“生態村”“民俗村”“花園村”“文化村”,有效改善了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安吉的餘村村口,一塊巨大的石碑上刻著的這10個大字,已經深深鐫刻在5600萬浙江兒女心中,並在神州大地呈現燎原之勢。
保持耐心,一張藍圖幹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幹——
今年1月5日,一場意味深長的儀式在安吉舉行——安吉與山西右玉縣正式締結為友好縣。儘管相隔千里,但地理上的距離阻隔不了兩地的交流合作。
新中國成立以來,右玉縣森林覆蓋率由不到0.3%提高到54%,右玉縣二十任縣委書記展開綠色接力,從歷史上的“不毛之地”變成了如今的“綠洲”,以實際行動和成功實踐向世人展示了以“執政為民、尊重科學、百折不撓、艱苦奮鬥”為核心的“右玉精神”;在新時代,安吉在爭當踐行新發展理論的樣板地、模範生中,建設中國最美縣域。
相互鏡鑒,攜手並進;持續用力,久久為功。
早在2003年4月9日,習近平第一次到湖州安吉調研時,就囑咐當地幹部:“生態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要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年接著一年抓,決不能鬆懈,更不能反覆。”
“我們在生態環境方面欠賬太多了,如果不從現在起就把這項工作緊緊抓起來,將來會付出更大的代價。”2012年12月,習近平擔任總書記後首赴外地考察時就諄諄告誡。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每赴各地考察調研,幾乎都有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深邃思考和明確要求,始終念茲在茲,持續推動。在內蒙古阿爾山林區、在雲南洱海、在青海察爾汗鹽湖、在黑龍江黑瞎子島,留下了他的身影……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穩扎穩打長期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推動中國的發展面貌煥然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