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0日電/作為全國重要的工業大市和民族工業發源地之一,寧波銀行業金融機構以支持當地製造業為主的態度向來明確。數據顯示,9月末,寧波市製造業貸款餘額4037.66億元,增長趨勢已經企穩;製造業貸款占比持續保持在22%以上,高出全國同期平均水平10餘個百分點,1/4以上市級銀行機構的製造業貸款占比超過40%。
而去產能的深入,提升了清理“僵屍企業”工作的重要性。對此,寧波銀監局副局長呂碧琴19日在銀行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化解當地過剩產能的工作正穩妥推進。“寧波的過剩產能行業主要是光伏、紡織、鋼鐵行業等。我們要求銀行機構嚴格執行化解過剩產能政策,差異化對待,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未取得合法手續的新增產能建設項目,一律不得授信。”
“僵屍企業”的識別界定與退出機制,一直是金融支持製造業的難點。對此呂碧琴表示,對於長期虧損、失去清償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僵屍企業”,或環保、安全生產不達標且整改無望的企業及落後產能,堅決壓縮退出貸款。對於產能過剩行業中技術設備先進、產品有競爭力、有市場但是暫時資金有困難,經過深化改革和加強內部管理仍能恢復市場競爭力的優質骨幹企業,給予合理支持。截至目前,轄內銀行機構共壓降過剩產能企業245戶、貸款30.53億元。
呂碧琴具體指出,特困企業從四個維度定義:一是因“資金鏈、擔保鏈”出現問題導致生產經營困難,造成連續1年以上停止生產經營活動,且未繳納增值稅;二是資產負債率超過100%,且連續3年以上虧損,且主要靠政府補貼維持生產經營;三是連續3年以上欠薪、欠稅、欠息、欠費;四是陷入“兩鏈”風險導致資不抵債且解套無望、長期停產且複產無望、已有投資但投資無望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在多方聯動方面,主要是配合寧波市企業兼並重組領導小組,推進《寧波市處置特困企業實施方案》在銀行業落地。另外,19個部門和單位建立特困企業處置府院聯動機制,建立了政府、法院和相關部門、單位的聯動信息共享機制、難題破解機制和工作例會機制,寧波中院專門設立了清算與破產審判庭,加快了處置效率。
目前,寧波銀監局還在聯合多個部門建立異常企業信息庫、特困企業預警信息庫等。“相信在地方政府的牽頭下,在多個部門的協調支持下,在銀行主動參與下,我們能把這個系統性工程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