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不公平
民企的困難誰來“眷顧”
民企在市場競爭中“二等公民”的地位,成為不少民營企業家的吐槽點。“民營企業信譽再好,最高也只能被評為AA+,而國有企業同等條件下一般都能評上AAA,這相當於給民營企業融資人為制造了瓶頸。”遼寧一家民營企業老總表示,希望能够以市場競爭力為標准,一視同仁地對待行業內各種所有制企業。
在山西,一家民營企業負責人向督查組反映,一些政府部門采購會設立限制性條件,比如采購一兩百萬的設備,卻要求企業注册資金在1個億以上,“這明顯不合理!是為大型企業‘量身定做’!”
江蘇法爾勝泓昇集團董事長周江反映,目前創新資源和人才資源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和國有企業,民企在爭取科研項目方面難度很大,迫切希望國家多給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支持。
除一些不公平待遇,知識產權保護缺失嚴重影響了民企創新和研發投入的意願。成都星空三維公司負責人餘晟睿向督查組反映,公司發明的3D打印產品,才上市一個月,就出現了非常相似的仿制品。“公司專利審批需要很長時間,從去年10月開始到現在還沒批下來。面對這些假冒產品,我們無可奈何,非常苦惱。投資高新技術產業的民營企業不在少數,迫切希望政府在維護市場環境公平、加大打擊造假力度上能做出更多努力。”
不少民營企業在督查中反映經營成本上升過快,影響投資意願,但也有一些地方為民營企業降成本提供實惠。江蘇省無錫市出台了工商業企業用水價格下調1元/方、用電價格降低3.12分/度等32條降成本舉措,預計一年可降低實體經濟企業負擔200億元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