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九大之後,兩岸關係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
中評社╱題:十九大對我方略的深遠影響 作者:彭維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所長助理、研究員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深刻總結十八大以來對台工作理論和實踐創新、綜合研判國內外和台海形勢的基礎上,站在推進國家發展戰略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提出了未來對台工作的戰略目標、指導思想、基本方略、重要理念、目標任務、發展路徑。十九大報告的對台論述集中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的新理念新主張新要求,清晰表達了中國共產黨及中國人民追求祖國完全統一的堅定意志與強烈願望,體現了“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的博大胸懷,是新時期推進對台工作和國家統一進程的行動綱領。党的十九大為祖國完全統一發出了有效塑造態勢、換檔提速推進的動員令,意味著國家統一進入“大陸崛起勢頭強勁、促統部署路徑清晰、融合戰略全面加速”的新征程。
積極塑造推進國家統一的戰略態勢、
戰略環境與戰略路徑
在過去較長一個時期,大陸對台戰略側重於打擊“法理台獨”、“遏獨維和”,努力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保持戰略機遇期營造有利的台海環境。而十九大報告站位高遠,從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總體國家安全觀、國家發展戰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闡明國家統一的重要性、必然性,闡明國家統一與國家發展、民族復興、三大歷史任務的辯證關係,積極引領兩岸關係發展的方向與進程,大力推進“遏獨”戰略和融合戰略,有效塑造推進國家統一的輿論氛圍、戰略態勢與戰略環境。
第一,深刻闡述了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的必然聯繫。習總書記在報告中闡述“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時指出:“我們黨深刻認識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統一、社會穩定。”報告還明確指出:“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願望,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也就是說,沒有國家統一,就不能說圓滿實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要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必須實現國家統一。實現國家統一,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與鄭重承諾,是中國人民共同願望,必須兌現歷史承諾、實現共同願望。
第二,深刻闡述了“推進祖國統一”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關係。“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是構成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祖國統一的高度重視,體現了人民要求國家統一的強烈意願。從“必須堅定不移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這一論斷看,解決台灣問題、發展兩岸關係、實現國家統一,是黨和國家發展戰略的一部分,必須服從、服務於“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戰略安排。還應該看到,報告在闡述“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時提出:“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必須“加強國家安全能力建設,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安全、發展等核心利益,必須堅決打擊台獨分裂勢力,實現國家統一。
第三,深刻闡述了國家統一與“三大歷史任務”的關係。黨的十二大提出“加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爭取實現包括台灣在內的祖國統一,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作為黨的“三大任務”。黨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三大歷史任務。“三大歷史任務”是“時代和歷史賦予我們黨的光榮使命”,經歷十七大、十八大,再到十九大,第四次寫進黨的文件中,體現了追求祖國統一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奮鬥目標和歷史任務,突出了“完成祖國統一”的重要性,有利凝聚海內外中華兒女為國家統一而不懈奮鬥。當然,“三大歷史任務”的關鍵與核心,仍然是推進現代化建設,這是“三大歷史任務”得以實現的根本。
第四,深刻鋪陳了國家統一與“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緊密相關的“隱形時間表”與進程。從“在中華民族復興過程中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和掌握戰略主動等角度出發,黨的十九大報告沒有制定具體的“統一時間表”。但根據習總書記“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要求”的論斷,按照“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規劃,以及2020年以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兩個階段的戰略安排,實際上到2049年新中國成立100周年,或到本世紀中葉,國家完全統一一定要實現、一定會實現。這實質上提出了“隱形時間表”,兩岸不少學者稱之為“沒有時間表的時間表”。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背景下,在“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有利形勢下,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為推進祖國完全統一展現出更加強烈的使命擔當。美國前駐華大使芮效儉認為,台海兩岸目前雖然對統一都沒表現緊迫感,但中共十九大報告將統一與中國復興聯繫起來,已經提出緊迫感會否出現的問題。當習近平談到本世紀中葉中國要實現的事情時,那似乎一直顯得越來越近了。①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藍普頓認為,十九大報告沒有設定統一期限,但還是表現了一定的緊迫感。對於台灣人來說,避免了最壞的狀況,但決非最好的狀況,因為中國大陸的軍事現代化正在進行中。到2050年完全實現中國現代化,這當然包括軍事現代化。②
未來對台工作和推進祖國統一的戰略部署
體現了“新時代、新使命、新思想、新征程”的總基調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台論述,充分肯定了過去5年對台工作取得的新進展,又提出了對台工作方略,並對未來對台工作、尤其是推進祖國統一進行了戰略部署,體現了我黨對台大政方針政策的連續性、堅定性及與時俱進的開創性、新時代背景下的針對性。
第一,和平統一的基調更加穩固。大陸沒有受“武統”民意的影響,也沒有受島內少數“急獨”分子叫囂的干擾,一如既往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堅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堅持兩岸經濟社會融合和在“心靈契合”基礎上實現統一。大陸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前景,表明大陸推進國家統一的戰略定力和對台灣同胞的真誠善意。兩岸關係近40年發展歷程證明,和平發展道路、和平統一方針有力地促進了兩岸關係發展、增強了同胞福祉、加深了同胞情感,為“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營造了和平的台海環境。十九大報告規劃的“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間表、路線圖表明,隨著強國戰略和強軍戰略推進、“陸強台弱”趨勢增強,中華兒女更有信心、更有意願、更有能力貫徹和平統一方針、實現和平統一前景。
第二,發展兩岸關係的政治底線更加明確。十九大報告強調“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意味著既要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更要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核心意涵,向國際社會、島內外傳遞了大陸在涉及兩岸關係性質的根本問題上絕不動搖、絕不妥協的清晰信號,徹底打破了島內一些政治勢力、尤其是蔡當局、民進黨期待大陸放棄一個中國原則、在沒有“九二共識”前提下恢復兩岸協商對話的政治幻想。
第三,“兩岸一家親”理念、融合發展觀的內涵與舉措更加深刻、豐富、惠民。政治方面,“尊重台灣現有社會制度和台灣同胞的生活方式”;經濟方面,“願意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社會方面,“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台灣同胞福祉”;文化方面,“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備受關注的“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沒有寫進十九大報告,但習近平總書記從“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的高度,宣導“尊重台灣制度、分享大陸機遇、享受同等待遇、增進台胞福祉、促進心靈契合”,體現了大陸設身處地為台灣同胞著想、“辦實事、謀福祉、增親情、融價值”的真心誠意,為兩岸融合發展、增強兩岸同胞福祉親情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政策保障、堅實雄厚的發展基礎、穩定厚重的實際利益和滿懷親情的人文關懷。尤其是,“兩岸一家親”、“同等待遇”首次寫進黨的報告,既是對台灣同胞的鄭重承諾,也是對大陸相關部門的明確要求,將逐漸為台灣同胞來大陸發展、分享大陸發展機遇打破政策限制、創造有利條件。
第四,“遏獨”立場更加強硬。十九大報告強調“絕不允許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重演”,堅決反對“一切分裂祖國的活動”,“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圖謀”,尤其強調“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六個任何”一如外界預期首次寫進黨的報告,擲地有聲,鏗鏘有力。中國共產黨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大原則問題上劃出了清晰紅線、表達了堅定意志、展現了高度自信,將對島內形形色色的台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產生強大的震懾效果。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藍普頓認為,十九大報告強調“六個任何”,“中國領導人對防止台灣正式宣佈獨立的決心是極其清楚的”,“任何人若不相信北京這方面決心的嚴肅性,他們就會犯大錯誤”。③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岳認為,大陸首次把“反獨”的“六個任何”放進政治報告,位階更高,顯示大陸“反獨”力度加大。④
第五,共促統一的感召力、凝聚力更加強大。報告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全體中國人共同的夢想”,全體中華兒女“共擔民族大義”,共創美好未來,真誠呼喚將掀起全球“反獨促統”活動的新高潮,將吸引越來越多的中華兒女投身促進國家統一、實現民族復興的進程中來。
體現了習近平對台決策戰略思維、
戰略自信、戰略定力的高度統一
第一,充分展現了“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戰略自信。這種自信建立在對兩岸關係發展和國際格局演進趨勢的準確判斷,建立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建立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擘畫,建立在大國崛起民族復興的戰略實力,建立在中國人民“反獨促統”的強大民意。習近平指出“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這種建立在大國崛起戰略實力之上的戰略自信,成為激勵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中華兒女團結奮進、實現統一、振興中華的強大精神支柱。
第二,牢牢把握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國夢”的戰略定力與戰略大局。習近平從國家發展、“兩個一百年”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謀劃對台工作,不因島內政局變化而改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國家和平統一基調,也不因複雜國際形勢改變和平崛起戰略,既深化了在國家發展基礎上、民族復興進程中解決台灣問題的戰略思想,又把台灣的前途命運與中國的前途命運有機聯繫起來,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牢牢把握戰略重點,穩步提升戰略實力,營造和諧戰略環境,穩妥推進戰略部署,逐漸實現戰略目標。
第三,彰顯“實力、利益、情感、價值”有機連結的戰略胸懷。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國家完全統一,從根本而言取決於大陸綜合實力和戰略決斷。十九大報告結合當前實際,通盤考慮解決台灣問題的有利、不利條件,揚棄西方“實力至上”、“利益至上”原則,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方針,強調“經濟社會融合、利益福祉聚合、政治分歧彌合、精神價值契合”,高度尊重、信賴、依靠台灣同胞,切實解決台胞合理關切,誠心維護台胞正當權益,充分體現習近平對台決策的戰略耐心和戰略胸懷。
第四,體現戰略底線和戰略彈性的高度統一。十九大報告以對台獨分裂勢力的嚴厲和對台灣同胞的善意,既凸顯“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政治底線“沒有任何妥協的餘地”,又以民族大義、命運共同體、心靈契合為訴求,一如既往持續推動兩岸民間交流、造福台灣人民,展現剛柔並濟的靈活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