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和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杜潤生(網絡資料) |
中評社北京10月9日電/澎湃新聞記者從杜潤生先生家人處獲悉,原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和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杜潤生先生今晨6點20分於北京醫院病逝,享年102歲。杜潤生,山西省太穀縣人,黨內最資深的農村問題專家之一,農村改革重大決策參與者和親歷者,被譽為“中國農村改革之父”。
杜潤生簡歷
杜潤生,原名杜德,中國經濟學家、資深農村問題專家,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農村改革政策制定的核心人物之一,被喻為“中國農村改革之父”。1981年,時任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主任的杜潤生起草的“1982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確立了“包產到戶”的合法性,結束了對“包產到戶”長達30年的爭論。
杜潤生1913年7月18日出生於山西太穀陽邑村。
1927年,考入太原國民師範。
1934年,考入北平師範大學文史系。
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被中共山西省委派到太行山地區打游擊,建設抗日根據地。歷任晉冀豫抗日義勇軍三支隊隊長,太行區黨委宣傳科科長,太行區黨委城市部太原城委書記等。
1947年,在解放戰爭中隨劉鄧大軍南下,參加“挺進大別山”和淮海戰役,領導所在的新解放區的土地改革和農民運動,歷任中共中央原局秘書長等。
1949年新中國成立初期,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秘書長兼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南區軍政委員會土地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在領導中南新解放區的土地改革運動中,提出了分階段土改的主張,即先普遍發動群眾,剿匪反霸,建好農會,再轉入分配土地,得到毛澤東的充分肯定。
1952年,調入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部任秘書長,兼國務院農林辦公室副主任。在農業合作化運動的爭論中,支持鄧子恢“穩步前進”的主張(即堅持經過新民主主義社會,多種經濟並存,並利用有益於生產力發展的私有經濟的思路),受到點名批評,被解除職務。
1956年,調入中國科學院,歷任副秘書長、秘書長,兼院黨組副書記。
1966年“文革”開始後,被停職檢查,受到衝擊迫害。
1970年,到中國科學院在湖北潛江的五七幹校監督勞動。
1978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得到徹底平反。
1979年,任國家農業委員會副主任,負責中國農村經濟改革的政策研究。
1980年,提出可在貧困地區全面推廣土地家庭承包,其他地區也可以因地制宜。
1981年,受中央委托支持起草《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肯定包產到戶的合法性,肯定了責任制長期不變,得到鄧小平和陳雲的高度肯定。
1982年元旦,由杜潤生起草的《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成為當年中央“一號文件”。此後,杜潤生多次接受中央委托,主持多個農村政策文件的起草,為關於農村工作的五個中央“一號文件”的出台作出重大貢獻。
1983年,任中共中央書記處農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倡導和推行做了大量工作。
1989年後,中共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先後撤銷。杜潤生離職後,繼續從事農村經濟和政策研究。
杜潤生是中共第十二次、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等。同時,還是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委員、中國農學會名譽會長、中國農業經濟學會理事長、中國合作經濟學會會長、中國國土經濟學研究會理事長、中國人民大學兼職教授等。杜潤生善於培養後進。著名經濟學家周其仁、林毅夫,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等,都曾師從杜潤生。
(來源:澎湃新聞) |